中美激烈交锋之际,中国腾出手来把印度告上WTO 莫迪这次是真打错了算盘,他以为中美正拼得难解难分,中国压根没精力顾别的,就想趁着这个空当靠违规补贴把自家电动车产业扶起来,可他忘了中国从来不是只会盯着一件事干的主儿,反手就把印度告到WTO去了。 这阵子中美之间的火药味早就够浓了,之前谈好的关税战休战期眼看就要到,两边从农产品到稀土,再到造船业,几乎是全方位硬碰硬。 美国那边特朗普直接在社交平台放话,11月1日起要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0%关税,叠加现有的关税之后,美国对华平均关税直接从57%飙到150%以上,找的借口就是中国对稀土相关物项实施了出口管制。 更早些时候,美国还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搞301调查,宣布从10月14日起对中国企业的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 中方自然不会坐视不管,10月9日就出台了稀土出口管制新规,不光管直接出口,连含0.1%以上中国重稀土成分的外国制磁体、半导体材料出口都要审批,军事用途原则上还不许可,紧接着交通运输部又宣布对美国船舶收特别港务费,从每净吨400元逐步提到1120元,这明摆着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态度。 这你来我往的架势,任谁看都觉得中国得把全部精力放在应对美国上,可偏偏就在这时候,中国10月15日直接在世贸组织给印度递了磋商请求,把印度的电动汽车及电池补贴措施给告了。 莫迪政府敢这么折腾,说白了就是想借着新能源赛道的风口,靠违规补贴把本土产业扶起来,可他们那套补贴方案从头到脚都透着违规的痕迹。 根据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第3条的明确规定,进口替代补贴是明令禁止的,而印度这套措施刚好踩了红线。 商务部直接点出了三大违规点,印度这套补贴措施首先就违反了国民待遇原则,他们靠着进口替代补贴故意抬高外资企业的成本,本土品牌在补贴加持下,终端售价比进口车型低25%-30%,这明摆着是把中国车企往绝路上逼。 其次是印度的补贴标准根本不透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给本土企业“量身定制”的,完全不符合协定里“客观标准、自动获得”的要求;最过分的是这补贴链条直接延伸到了电池这种核心零部件上,等于给印度本土产业筑起了一道闭环壁垒,想把中国企业彻底挤出印度市场。 这可不是中国在小题大做,印度这波操作已经实实在在伤到了中方的利益。行业里的分析师早就算过账了,要是这补贴政策一直这么搞下去,中国电动车在印度的年销量得降15%-20%,直接经济损失就超12亿美元。 更要命的是这事儿有示范效应,要是印度这么干真能成,其他新兴市场说不定都会跟着学样,到时候针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规则围墙”就得遍地都是。 要知道中国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地位可不是吹出来的,不管是电动车整车制造还是电池产能,都是全球产业链里的关键环节,印度想靠违规手段抢蛋糕,中国自然不能忍。 而且这也不是印度第一次搞小动作了,之前不少经贸措施就已经引发WTO成员的广泛关注,这次不过是新账旧账一起算。 莫迪没料到的是,中国应对贸易博弈从来都能多线并行,跟美国掰手腕的同时,维护自身产业利益的动作一点没慢。毕竟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本来就是用来对付这种违规操作的,中方这次直接援引《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的禁令条款,证据链早就备得足足的。 按照WTO的规则,接下来要是30天内两边磋商没结果,中方就能要求设立专家小组,到时候常设专家小组会先判定印度的措施是不是禁止性补贴,一旦认定印度违规,他们就得在限期内撤销补贴,不然中方还能拿到反措施的授权。 更关键的是,中国在WTO里维权从来都不是虚张声势,之前处理类似争端时,胜诉率一直不低,这次手握明确的违规证据,自然有底气跟印度耗到底。 说到底,莫迪政府还是误判了中国的战略定力和执行能力,他们以为在大国博弈里,弱势一方能浑水摸鱼,却忘了贸易竞争得讲规矩。 中国一边扛着美国150%关税的压力,一边对稀土、造船业的反制措施也精准落地了,同时还能稳稳拿起WTO的规则当武器维权,这事儿本身就说明中国的贸易治理能力早就不是以前那样了。 印度想靠违规补贴走捷径,不光赢不了市场,还得在国际规则面前栽个大跟头。中方已经把话放出去了,督促印方遵守WTO的承诺,赶紧纠正自己的错误,要是莫迪还拎不清状况,接下来等着印度的可就不只是磋商请求这么简单了。 这事儿也给其他想趁火打劫的国家提了个醒,中国维护自身利益从来不分时候,不管是跟美国博弈,还是应对其他国家的违规操作,该出手的时候绝对不会手软。
中美激烈交锋之际,中国腾出手来把印度告上WTO 莫迪这次是真打错了算盘,他以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0-19 18:07:0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