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剂芍药甘草汤,尽显曹颖甫用经之深,平药入手,奇效自生!芍药甘草汤,是《伤寒论》

飞翔说健康 2025-10-20 12:08:22

一剂芍药甘草汤,尽显曹颖甫用经之深,平药入手,奇效自生!

芍药甘草汤,是《伤寒论》中的名方。它虽然只由芍药与甘草两味药组成,却能调和阴阳、缓急止痛、舒筋活络。古人用它治“脚挛急”,其实就是现代人常见的腿抽筋、脚酸、行走不利等问题。

芍药性苦平,能活血养阴、缓急止痛;甘草味甘,能调和诸药、缓和筋急。两药相合,一酸一甘,一阴一阳,正所谓“酸甘化阴”,既能行血,又能养血,药虽平和,却见奇效。

曹颖甫先生对芍药甘草汤的理解最为透彻。

他指出,脚步不良、步履艰涩,其实是“静脉瘀滞”的表现。动脉血由心而出,力强不易滞;静脉血自外归心,力弱多迟滞。若血行不畅,筋脉拘急,腿脚自然酸紧。芍药正能使静脉之血畅行,甘草能缓其拘急,二者相配,血流通则筋自舒,筋舒则步行如常。曹氏特别强调,这种理解与古人所谓“血痹”“恶血”正相吻合,古今之理,千年不悖。

曹颖甫在医案中提到,他家筱云四弟之妻,双足酸痛拘急已三年,久治无效。其子前来求诊,曹公言:“药平稳,不妨一试。”于是处方赤、白芍各一两,生甘草。服两剂后,患者已行步如常,三日而愈。曹氏慨叹:“效如桴鼓,此可为用经方者劝矣!”这段话既显芍药甘草汤药力之平稳可靠,又见曹氏深明古方精神,不尚奇方猛药,而重在调理气血,使阴阳平衡,自然康复。

曹颖甫认为,芍药甘草汤不仅能治脚挛急,凡跌打损伤、睡姿不正导致腰背筋脉牵强者,皆可用之。他指出,芍药能通血脉、松筋急;甘草能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此方治病的关键在于疏通静脉,使血液上行、青筋隐退。曹氏还引用《本经》“芍药治血痹”、《别录》“芍药散恶血”,认为这是古人早已洞察的循环原理。他感叹道:“千百年前之古语,悉合千百年后之新说,谁谓古人之言陈腐乎?”这种以经方贯通古今的见解,正体现了他深厚的中医功底。

在讨论芍药药性时,曹颖甫更是有独到见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芍药“苦平”,但后世多传其“酸寒”,致使有人疑桂枝汤中不宜用芍药。曹氏亲自尝药,辨其味道:白芍甘微苦,赤芍苦中带寒,印证了“苦平”之说。苦能泄滞,通血络;酸能收敛,敛阴液。桂枝汤中用芍药,正是借其苦泄之性,通肌腠、解风邪、行血滞,使营卫调和。曹氏指出,这种理解不仅符合药理,更能解释桂枝汤中芍药的必要性,可谓推陈出新。

曹颖甫将芍药甘草汤与桂枝汤体系一脉相承地看待。他指出,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到当归建中汤,皆由桂枝汤加减化出,各有主治。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盗汗失精,炙甘草汤主心悸,小建中汤主腹痛,当归建中汤主妇人经虚,黄芪建中汤主虚劳诸不足,皆以桂枝汤为本。曹氏认为,仲景立桂枝汤为“补方之纲”,并非单纯解表,而是调和营卫、补中扶正之方。芍药甘草汤与桂枝甘草汤同为“母方”,是理解桂枝体系的重要钥匙。

芍药甘草汤看似小方,实则揭示中医“气血循环、阴阳协调”的深层规律。曹颖甫以“静脉瘀滞”解释其机理,是将古方与现代生理学观念融通的典范。他用实践验证古方之效,用理性阐释古方之意,使《伤寒论》不再是玄妙难解的古籍,而是活生生的医学经验。从他的医案可见,真正懂经方者,不在于背方,而在于通理。正如曹氏所言:药虽平常,理不平常;方虽简朴,效却奇崛。

今日重读曹颖甫的芍药甘草汤医案,仍能感受到那种以理通方、以验正经的学术精神。他以一剂平和之方,治愈三年宿疾,以古法印证新理,用医学语言解释生命规律。芍药甘草汤不仅是治筋急的良方,更是一种关于调血、养阴、通络的哲理。曹颖甫的阐释,让人明白经方的伟大之处,不在繁多,而在精简;不在药味多少,而在理气调血的真意。如此观之,芍药甘草汤之方,实为医理与人理相通的经典之作。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