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我不想摧毁中国” 美国特朗普昨晚(北京时间10月19日晚)告诉福克斯

未央秘史 2025-10-20 16:46:17

特朗普:“我不想摧毁中国” 美国特朗普昨晚(北京时间10月19日晚)告诉福克斯新闻,他“并不想摧毁中国”,并指出他在第一个任期内征收了“数千亿美元”的关税。特朗普表示,新的关税现在相当于155%至157%,并称中方愿意达成协议。他计划两周后与中方在韩国会面。 那句“我不想摧毁中国”的表态,听着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政治脱口秀,充满了自欺欺人的套路,毕竟要是真有摧毁中国的能耐,以他一贯张扬的性格,恐怕早就把这当成最大政绩挂在嘴边了,哪里还会这般“心慈手软”地辩解。 他刻意炫耀首个任期征收“数千亿美元”关税的“战绩”,却对这把关税双刃剑给美国本土造成的重创绝口不提,这种选择性失明的本事,也算是他政治表演的拿手好戏了。 所谓的关税重拳,最终砸中的其实是美国自己的企业和民众,在俄亥俄州经营着一家小型文具公司的艾米丽,对此有着切肤之痛。 她的公司依赖中国制造商生产高端纸质本,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让每本计划本的成本骤增近18美元,原本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被迫涨到54美元,直接打乱了她扩展产品线、招聘员工的计划,甚至不得不考虑裁员降薪。 当特朗普轻描淡写地说小企业“会赚很多钱”时,艾米丽直言自己想“扔石头”,她的遭遇不过是美国数千家受关税牵连小企业的缩影,这些被当成政治棋子的企业,正在为特朗普的激进政策买单。 农业领域的惨状更是触目惊心,曾经,中国是美国大豆最主要的出口市场,可关税战打响后,美国大豆对华出口断崖式下跌,2025年1至7月不仅对华出口停滞,全球出口量也大幅下滑,无数豆农只能背着样品远赴海外寻找客户,昔日畅销的大豆堆积在仓库里无人问津。 尽管美国农业部提供了补贴,但对于依赖出口的农户来说,失去中国这个培育了近40年的大市场,绝非补贴能够弥补的损失。 更讽刺的是,美国共有309类商品对华及全球出口双双下降,这意味着关税没能让美国找到替代市场,反而让其失去了原有的贸易优势,所谓“保护美国产业”的口号,最终沦为了空谈。 普通美国消费者则成了关税成本的最终承担者,高盛集团的研究报告戳破了特朗普政府“贸易伙伴承担关税”的谎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美国消费者已承担了22%的关税成本,预计到年底这一比例将飙升至55%。 一台到岸价500美元的韩国洗衣机,在加征关税后售价从592美元涨到880美元,消费者要多掏288美元;中国产自行车的关税加征至81%后,售价从370美元飙升至608美元,涨幅超过60%。 耶鲁大学的研究更是算出,新加征的关税让美国家庭平均每年额外支出增加2400美元,服装和鞋类价格短期内可能分别上涨38%和40%。 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这种负担尤为沉重,关税本质上的累退税属性,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分配不公,让本就因通胀疲惫不堪的民众雪上加霜。 特朗普口中155%至157%的新关税,更像是一场脱离现实的数字炒作,回顾其第二任期的关税操作就会发现,他曾将对华关税一路加到145%,可在中方果断的反制措施面前,最终不得不将税率回调至30%。 这种反复无常的政策调整,暴露了其关税大棒的脆弱性,中方从不会在压力下屈服,面对美国对船舶征收港口费的单边行为,中方迅速启动反制,征收船舶特别港务费;针对美国的关税威胁,中方也及时上调对美商品关税,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不愿打但也不怕打”的立场。 特朗普妄图用天文数字般的关税逼中方就范,实则是黔驴技穷的表现,他显然没意识到,如今的中国早已具备强大的产业链韧性和反制能力,所谓的关税施压,不过是对全球贸易秩序的破坏,对中美两国经济的双重伤害。 更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没能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反而让美国经济陷入多重困境。 美国商会和荣鼎集团的报告显示,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美国GDP每年可能减少640亿至910亿美元,若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未来10年GDP将累计减少1万亿美元。 至于两周后在韩国的会面之约,不过是特朗普惯用的政治作秀把戏,回顾中美经贸谈判的历程,这样的“约定”早已屡见不鲜。 毕竟对他而言,过程的噱头远比结果的实效更重要,只要能在镜头前摆出强硬姿态,就算最终毫无进展,也能向支持者交差。 说到底,特朗普的对华贸易策略充满了短视与矛盾,他试图用关税壁垒阻挡中国发展,却忽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深度交融的现实。 中国的发展壮大不是靠关税就能遏制的,反而特朗普的激进政策正在让美国失去国际信誉、损害自身经济根基。 那些被关税压得喘不过气的小企业主、找不到销路的农民、被迫多花钱的消费者,都是这场政治闹剧的受害者。 两周后的韩国会面大概率会重蹈覆辙,成为又一次无疾而终的表演。

0 阅读:97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