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ulemon劲敌Alo还没开进中国Alo Yoga的「跨境平替」狂欢,堪称一场教科书级的中国市场预支型消费,正主还没来,山寨已过万重山。
当北美中产在官网为一条128美元的瑜伽裤刷卡时,中国工厂正在为9块9的同款印花T恤冲刺月销万件。第三方平台近千万元的GMV里混着代购、仿品和字母游戏(ola/olo),像极了一场没有裁判的假面舞会。
最讽刺的是,这个品类根本不存在技术护城河。行业内部直言不讳:所谓专利面料,在供应链眼里不过是基础题。当lululemon还在讲述科技面料时,Alo的仿制品早已用十分之一的价格解构了品牌神话。
说到底,瑜伽服之争的本质是身份认同。Alo在美国靠明星街拍完成阶层烙印,而在中国,山寨商们反而证明了:没有品牌叙事的瑜伽服,终究是块弹性布料。白牌厂商用39.9元的定价告诉我们,所谓「核心卖点」在供应链优势面前,可能只是消费主义的玄学。
真正的悬念或许是:当正版终于登陆时,是要收复失地,还是给这片被教育成熟透的市场做收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