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84岁的蒋介石收到了前妻陈洁如的遗书,书信中寥寥数语,道尽了这个女人后半生的孤独,蒋介石看得泪流满面,4年后病逝。 蒋介石出生在1887年,浙江奉化人,早年接受传统教育。1901年,他14岁时与19岁的毛福梅结婚,这是家族安排的婚姻。毛福梅来自乡村,没上过学,两人婚后住在奉化。1911年,毛福梅生下儿子蒋经国。那时蒋介石已经在上海参与革命活动,两人关系越来越疏远。1913年,蒋介石在上海收姚冶诚为妾,她出生于1887年,上海人。蒋介石和姚冶诚一起生活,还收养了儿子蒋纬国。但这段关系没正式法律认可。随着蒋介石政治生涯起步,他对姚冶诚的关注变少,她的生活充满压力和孤独。 1919年,蒋介石在朋友张静江家遇到13岁的陈洁如。她出生于1906年,上海人,家境一般,在爱国女子中学读书。蒋介石多次上门求婚,但陈洁如母亲因为他已有家室拒绝。1921年,蒋介石母亲去世后,他起草离婚协议,与毛福梅离婚,并结束与姚冶诚关系。同年,陈洁如父亲去世,蒋介石去陈家帮忙守灵,参与丧事。三个月后,陈母同意婚事。1921年12月5日,他们在上海东方酒店结婚,婚礼简单。陈洁如婚后收养女儿陈瑶光,原名姚光。 蒋介石和陈洁如婚姻维持六年。她参与一些社会活动,1924年正式收养陈瑶光。1926年,陈洁如带女儿去广州黄埔军校,与蒋介石出席活动。那时蒋介石地位上升,陈洁如生活随之改变。但1927年,一切变了。蒋介石要娶宋美龄,陈洁如在母亲劝说下同意暂离。蒋介石给10万元生活费,安排她去美国学习五年,由朱逸民两个女儿陪同。她乘船离开上海,在美国学英语和文化课程,还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拿了硕士学位。 陈洁如在美国住了五年多,1933年回上海。国民党败退后,她留在大陆,当上海市卢湾区政协委员。1961年,她移居香港,改名陈璐,住在铜锣湾。蒋介石通过人给她捎信,表达对过去的感激。她晚年写回忆录,详述与蒋介石的婚姻,但国民党高价买下书稿,压制出版。直到蒋氏父子去世后,回忆录才用英文出版,由李荫生等人根据她的口述和手稿完成。 1971年1月21日,陈洁如在香港寓所中风去世,享年65岁。去世前,她写了一封信给蒋介石。信中提到嫁给他后经历的不公和委屈,比如1927年分离时他的承诺没兑现,以及在美国三十多年的孤独生活。她记录阅读报纸,看到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的消息,和蒋介石公开否认两人婚姻的声明。信中还写她在香港的日子,独自处理家务,偶尔见友人。信末,她表达对蒋介石的愤懑,但表示至死不被他人利用,不损害他的名誉。 这封信送到蒋介石手中。他当时84岁,读信后泪流满面。信件内容简短,却道出陈洁如后半生的孤独。她在信里说“三十多年来,我的委屈唯君知之”,这让蒋介石回想过去。蒋介石曾承诺五年后接她回来,但没实现。陈洁如的信成为他晚年一个触动点,国民党当时控制信息,没让信件公开。 蒋介石读信后,继续在台湾处理事务。1971年后,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常在官邸休息,医生定期检查。1972年,他出席几次会议,讨论台湾事宜,但行动不便,用轮椅。1973年,他减少公开活动,更多时间在家看文件,仆人帮忙日常。1974年,健康恶化,住院几次,出院后卧床,家人轮流陪护。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官邸病逝,享年88岁。台湾举行国葬,队伍从官邸出发,民众观看。遗体放在灵堂,覆盖旗帜。陈洁如的遗体在香港处理,友人安排后事。她的信成为蒋介石晚年记录,没公开。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和蒋纬国处理丧事,继续家族事宜。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他的妻子曹秀清电告蒋经国,希望蒋经国能够允许
【3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