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一老人捡破烂时,捡了2瓶没有包装的液体,打开后还能闻到酒味,老人以为是白酒,就喝了半斤多,结果人很快晕了过去!送往医院后,医生发现那是酒精型的防冻液,由于国内没有特效药,只能通过注射白酒解毒。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不久前,河南郑州一位靠收废品为生的大爷,因为一个“省钱小算盘”,差点把命都搭了进去。这件事情的过程惊心动魄,但更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疏忽,真的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平日里靠拾荒维持生活。老人性格节俭,生活条件并不宽裕,但偶尔也想小酌几口解解乏。 那天,他像往常一样,在小区垃圾桶旁翻找废品,无意间发现了两个装着透明液体的玻璃瓶。瓶子上没有任何标签,瓶盖也很普通。 老人拧开瓶盖,小心翼翼地闻了闻,一股酒精味扑鼻而来。这味道让他心头一喜,心想是不是有人喝剩了白酒随手丢掉?老人舍不得浪费,立刻把瓶子收进了袋子,准备带回家“再利用”。 回到家,他把自酿的米酒和捡来的“白酒”混在一起,倒了大半杯,一口气喝下去。刚开始没感觉出什么异常,甚至还觉得味道有些奇怪,但想着只要是酒,喝了就没事。可是没过多久,老人就觉得头晕目眩,四肢发软,站也站不稳,眼前一黑倒在了地上。 这一幕把家人吓坏了。起初还以为老人是喝醉了,等了半天却见他毫无反应,叫也叫不醒。家人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将老人送往医院。 到医院后,医生通过抽血化验,很快发现老人并不是单纯的酒精中毒,而是严重的甲醇和乙二醇中毒。 原来,老人喝下去的所谓“白酒”,其实是汽车防冻液——这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着淡淡酒精味,极容易让人混淆,但它的毒性却远超想象。 医生说,甲醇和乙二醇都会在体内代谢产生剧毒物质,损伤神经、肝肾甚至威胁生命。更棘手的是,国内没有专门的特效药。 情急之下,主治医生根据经验决定采取“以酒攻毒”的办法——用真正的白酒来阻断体内甲醇的有毒代谢过程。于是,医院通过鼻饲管将高度白酒一点点输入老人胃里,为他争取救治时间。 这听起来像段民间土方,其实背后有着科学道理。因为甲醇和乙醇代谢时都依赖同一种酶,但酶更“偏爱”乙醇。只要乙醇先进入体内,就能大大减缓甲醇分解为有毒物质的速度,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经过几天的抢救,老人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下来,但医生依然提醒家属,甲醇和乙二醇的毒性巨大,后续有可能出现视力下降、肝肾损伤等后遗症,还需长期观察和治疗。 家人听完后心有余悸,老人自己更是后悔莫及。他说自己这辈子吃过不少苦,但没想到一次贪小便宜,差点丢了命。 其实,类似的悲剧在全国各地都曾发生过。不只是老人,很多儿童也因为好奇,喝下误放在饮料瓶、矿泉水瓶里的有毒液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广州一位老人,误把清洁剂当白酒喝下,住院治疗了二十多天才转危为安。还有湖北、安徽等地都曾发生农药、化学品误服事件。每一起事件的背后,都是家庭的痛和悔。 这些教训告诉我们,危险物品千万不能用食品包装瓶盛放,更不能随意丢弃。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更要把防冻液、消毒液、农药等危险液体妥善收好,放在高处或上锁的柜子里。 对于拾荒者来说,遇到来历不明的液体瓶子,不要好奇,更不要轻易打开和品尝。就算闻起来像酒,也绝不能掉以轻心。 当然,这起事件也提醒相关部门和企业,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和废弃处理必须加强管理,做到警示标签清晰、回收体系健全。只有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发生。 你们说呢? 信源:10月17日,河南郑州(发布)67岁大爷收废品捡到两瓶“酒”,闻着有酒味,喝了300ml昏迷住进ICU。确诊喝的防冻液,乙二醇喝甲醇混合中毒。医生:20毫升就能致命,现在靠白酒解毒,可能会失明、智力障碍、肾衰竭——民生大参考
河南郑州,一老人捡破烂时,捡了2瓶没有包装的液体,打开后还能闻到酒味,老人以为是
九鼎观世道
2025-10-21 09:25:05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