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一个国家不一定非得打仗! 别以为一个国家非得打仗才会垮掉,有时候,毁掉一个国家更隐蔽、更寂静,甚至悄无声息。 日本,这个曾经在亚洲横着走的工业强国,如今正被一场没有硝烟的“慢性病”拖垮。 曾经的日本,是制造业的代名词,丰田、本田、索尼、东芝……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撑起了“日本制造”的金字招牌,但到了电动车时代,日本却突然“掉队”了。 丰田在混动技术上确实领先过,但当特斯拉、比亚迪早已把纯电赛道卷成战场时,日本车企还在犹豫不决,结果技术优势转眼变成包袱。 尤其是庞大的零部件产业链,那些靠发动机、变速箱吃饭的中小企业根本转不过来身,一旦转型太猛,就等于断了上百万人的生计,这不是转型,这是自断根基。 所以,日本政府和企业干脆选择“稳一点”,代价就是,被中美两国远远甩在了后面。 更糟的是,他们曾引以为傲的半导体材料也迎来反噬,当年日本限制对中国出口高端光刻胶,本想遏制中国芯片发展,结果人家反手加速自主研发。 几年下来,市场份额反而被中国企业抢走,日本企业一边损失营收,一边丢掉了话语权,这一招,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日本已经成了“老龄化冠军”,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8%,还在持续上升,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社会负担越来越重,养老金快不够发了,年轻人压力山大,老年人不得不继续打工。 日本65到69岁的男性,有一半还在上班,这不是“老有所为”,这是“不得不为”,更麻烦的是,年轻人几乎不生孩子了。 高房价、低工资、看不到未来,直接把生育率压成了负数,年轻人不想买新车、不想换大房、甚至不想结婚,他们更愿意攒钱、买二手、过极简生活,看起来理性,实则社会活力正在被一点点抽干。 政府当然不是没想办法,各种鼓励生育的补贴、养老再就业政策一个接一个,但问题在于,这些政策没法解决年轻人对未来的悲观预期。 你给点钱,年轻人还是不敢生;你鼓励老人工作,他们更怕被边缘化,政策和现实之间,隔着一条叫“信心”的鸿沟。 别看它是发达国家,可在数字经济这块,真不灵,全球数字竞争力的排名寄急速下跌,连韩国、英国都不如。 企业投资普遍保守,人才也严重短缺,哪怕是大企业,都还在用传真机办公,流程老旧得像上个世纪的遗产。 绿色转型也一样,日本的能源结构严重依赖化石能源,在全球都在搞碳中和、电动化的时候,日本的脚步却慢得惊人。 别说电动车普及了,连配套的充电桩都还稀稀拉拉,制造业转型压力山大,尤其是原材料和重工业,动一下就牵一大片,想改也改不动。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希望,比如丰田最近开始投资AI生产线,想要搞智能制造;日本也希望通过RCEP搞点区域经济合作。 但说到底,这些动作要真想见效,得跨过一个最大的障碍:既得利益集团,只要这些人还握着话语权,改革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过去几十年,那套靠出口拉动、靠制造业吃饭、靠企业终身雇佣的模式曾经让日本辉煌一时,但现在,它成了拖住日本的枷锁。 一方面,全球化红利不再,外部市场越来越难做;另一方面,内部结构老化,社会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这不是一场经济危机,也不只是一次产业转型迟滞,而是一整套国家运行逻辑的“大病”,而这种病,比战争更难打,比外敌更难防,它没有轰炸机和导弹,但它比任何战争都消耗国力、削弱信心、压垮未来。 你看不到硝烟,但能感受到冰冷;你听不到爆炸,却能察觉沉默,这才是最可怕的衰退方式。 毁掉一个国家,从来不一定要打仗,只要让它停滞、内耗、失去方向,它就会自己走向没落,日本,正在用自己的经历提醒世界:时代不会等你,错过了,就真的追不回来了。 信息来源:连续21年刷新纪录,日本再成全球老龄化最严重国家——新湖南
日本这一刀捅得可真够狠!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日本突然跟进制裁,断供了十多种
【24评论】【4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