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高调放话:如果郑丽文去北京,不能代表台湾与大陆签协议!10月20日,郑丽文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10-21 11:54:41

民进党高调放话:如果郑丽文去北京,不能代表台湾与大陆签协议!10月20日,郑丽文当众表示,一定会去大陆交流,并且“什么工作都愿意做,什么人都愿意见”,网友:民进党都把你的“权利”给剥削了!   民进党这荒唐的说法,本质上是在混淆概念、制造分裂,其背后藏着一套自相矛盾的政治算计,看似在“维护立场”,实则是害怕两岸交流打破他们精心构建的“抗中”叙事。   从民进党过往的操作来看,他们始终把两岸交流当作政治博弈的工具,而非推动台湾民众福祉的途径。   早几年,民进党当局为了限制两岸人员往来,出台了一系列严苛的规定,比如收紧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签注、限制台湾高校招收大陆学生,甚至对两岸学术交流设置重重障碍。   2022年有数据显示,受民进党政策影响,两岸人员往来人次较2019年下降了近70%,很多依赖大陆市场的台湾中小企业面临经营困境,可民进党却对这些民生痛点视而不见,反而把精力放在炒作“两岸对抗”上。   郑丽文提出要去大陆交流,并且愿意接触不同的人、做不同的工作,这种态度恰恰戳中了民进党的软肋——他们最怕台湾民众看到两岸交流的真实益处,最怕自己编织的“大陆威胁论”被打破。   再看民进党所谓的“权利剥削”说辞,更是充满虚伪性。   事实上,台湾地区任何政治人物与大陆的交流,都不存在“代表台湾签协议”的说法,因为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根本没有所谓“对外缔约”的权利。   民进党故意把“交流”歪曲成“缔约”,就是想把正常的两岸互动包装成“主权对等”的假象,这不过是他们一贯的“台独”伎俩。   之前,台湾地区一些县市负责人到大陆开展经贸、文化交流,民进党就不断抹黑攻击,说他们“卖台”“投降”,可这些交流最终让台湾农民的水果顺利进入大陆市场,让台湾青年获得了更多就业机会,实实在在的好处台湾民众都看在眼里。   民进党嘴上喊着“维护台湾利益”,实际做的却是损害台湾民众福祉的事,这种双重标准早就被民众看穿。   更值得注意的是,民进党当前的表态,也是在应对台湾内部的政治压力。   最近一段时间,台湾岛内对民进党当局施政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大,经济增速放缓、物价上涨、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民众希望通过两岸交流改善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   郑丽文提出赴大陆交流的想法,本质上是顺应了岛内民众的需求,而民进党急于跳出来反对,就是怕这种民意会冲击他们的执政基础。   他们一边宣称“维持现状”,一边又不断阻挠两岸交流,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说到底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权力,至于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根本不在他们的考量范围内。   之前,民进党为了讨好外部势力,不惜牺牲台湾的产业利益,禁止台湾企业与大陆开展正常的技术合作,导致一些台湾科技企业失去了重要的市场机会,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从历史脉络来看,两岸交流合作是大势所趋,也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愿望,民进党想靠几句口号、一些政治操弄就阻断这一趋势,显然是不现实的。   过去几十年,两岸通过交流合作,形成了紧密的经济联系,2023年两岸贸易额虽然受到一些外部因素影响,但仍保持在3000亿美元以上,大陆始终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这些数据足以说明,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民进党越是阻挠两岸交流,越是暴露他们内心的恐慌,因为他们知道,一旦两岸民众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他们精心构建的“台独”叙事就会不攻自破,他们赖以生存的政治基础也会随之动摇。   说到底,民进党对郑丽文赴大陆交流的表态,不过是一场政治表演,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抗中”基本盘,转移岛内民众对其施政不力的不满。   可这种表演越来越缺乏说服力,台湾民众早就看清了他们的真实面目——嘴上喊着“爱台湾”,实际做的却是分裂台湾、损害台湾民众利益的事。   随着两岸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民进党这种倒行逆施的做法,最终只会遭到更多台湾民众的反对,也必然会被历史的潮流所抛弃。

0 阅读:0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