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骂完中方代表,又打通中国的电话,美财长要求尽快经贸磋商,中方同意了 美国财长贝森特之前在华盛顿的 IMF 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上,那话说得可够冲的。 对着一堆国际机构的人,他不光炮轰 IMF 和世界银行 “偏离使命”,说这俩机构不该把精力放在气候变化、性别问题上,还扯着嗓子指责它们跟中国走得太近,仿佛这是什么十恶不赦的错处。 话头一转就瞄向中国,老调重弹地污蔑中国搞 “全球性的扭曲政策”“货币操作不透明”,末了还不忘挤兑世界银行,说把中国当成发展中国家是 “荒谬” 的,那股子居高临下的劲儿,仿佛自己说的就是绝对真理。 骂完还不够,他甚至拿真金白银威胁,说美国要不要给世界银行捐那 40 亿美元援助款,得看这机构听不听话。 结果没隔多久,这态度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18 日上午,贝森特拉着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主动打视频电话给中方的经贸谈判牵头人,开口就换了副口气,核心就一个:尽快举行新一轮经贸磋商。更有意思的是,中方这边接了招,直接同意了。 这前后反差实在有点显眼。要知道贝森特骂街的时候,IMF 刚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还明着说责任在美国的高关税。 现在美国的关税已经涨到 1909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自己国内的通胀压力早都藏不住了,企业跟着叫苦连天。当初放狠话的时候有多硬气,现在求着磋商就有多现实。 美国这两年在经贸上的操作本来就来回折腾,一会儿加关税,一会儿搞制裁,折腾到最后发现自己的产业链先扛不住了。 不少依赖中国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企业,成本蹭蹭往上涨,产品要么涨价得罪消费者,要么不涨价自己亏得底朝天,国内市场怨声载道。 加上不少行业协会天天往白宫递报告,催着赶紧跟中国谈,毕竟生意做不下去,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家工人的饭碗和企业的利润。 贝森特当初骂人的时候,大概是忘了这些现实麻烦。或许是觉得靠着施压能逼中方让步,可没想到中方根本不吃那套硬的。真等国内压力堆上来了,才想起要坐下来谈,这变脸速度也是没谁了。 中方同意磋商,可不是被美国的反复无常牵着鼻子走。在经贸问题上,中方一直是讲道理的,也从来没拒绝过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只是不接受带着恶意的指责和胁迫。 现在美国主动找上门,中方接电话、同意磋商,说白了就是按规矩办事,也显露出那份稳得住的底气 —— 你闹归闹,谈归谈,生意上的事终究要回到桌面上来,光靠骂街解决不了问题。 美国那边估计也清楚,再耗下去吃亏的是自己。高关税加了这么久,通胀没压下去,反而把不少企业逼到了墙角。 要是再拖着不跟中国谈,接下来的国内局势只会更棘手,毕竟选民可不看你之前放了多少狠话,只看自己的日子过得顺不顺心。贝森特之前放的狠话,更像是给自己壮胆,真到了要解决问题的时候,还是得放下身段找中方。 其实这事儿也透露出现在经贸博弈的门道:不是谁嗓门大谁就有理,也不是谁态度硬谁就能占便宜。美国之前总想靠着施压拿捏别人,可真碰到中国这样不吃硬、稳得住的对手,那些虚张声势的招数很快就露了怯。 毕竟中国手里握着不少实在的筹码,不管是原材料供应还是市场规模,都不是美国说替代就能立马替代的。 中方同意磋商,是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但肯定不会因为美国主动求和就松了底线。谈归谈,原则性的东西不能让,这也是中方一直以来的立场。 反观美国,要是还抱着 “骂完就谈、谈不拢再骂” 的心态,恐怕这轮磋商也未必能有实质进展。毕竟谁也不是傻子,一次两次的反复或许能忍,次数多了,信任感早就磨没了。 说到底,经贸往来讲究的是互利共赢,不是单方面的指手画脚。贝森特从骂街到求磋商的转变,说白了就是现实教会的道理 —— 再硬的嘴,也扛不住实实在在的利益需求。 中方接下这茬,既是给机会,也是亮明态度:好好谈,能解决问题;要是还想耍花样,那也没必要浪费时间。 现在就看接下来的磋商能谈出些什么。但不管怎么说,美国这波 “先骂后求” 的操作,也算把自己的现实困境暴露得明明白白。 毕竟真有底气,也犯不着刚撂下狠话没几天,就急急忙忙打视频电话求着坐下来谈了。这前后不一的样子,说好听点是灵活变通,说难听点,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参考资料:新华财经客户端《新华财经晚报:何立峰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举行视频通话》
贝森特喊话中国,愿意放弃100%加税,但是稀土限制必须取消美国
【29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