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欧洲多国联合声明! 2025年10月22日,欧洲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

好学百灵鸟 2025-10-22 09:15:24

快讯!快讯! 欧洲多国联合声明! 2025年10月22日,欧洲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支持通过谈判推动俄乌停火,英国首相府消息显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英国首相斯塔默、德国总理梅尔茨、法国总统马克龙等13国领导人,还有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一起发表了联合声明。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首次明确支持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立即停火、以当前战线为谈判起点” 的方案。这一表态,被不少国际观察家称为“欧洲立场的重大转折”。 声明还强调“主权与领土完整不可侵犯”,承诺继续制裁俄罗斯,并提出一个极具争议的设想:**研究使用被冻结的约3000亿美元俄罗斯主权资产,为乌克兰重建输血**。各国领导人将在本周的欧洲理事会与“意愿联盟”会议上进一步讨论落实细节。 这波操作,怎么看都有点“言行不一”。 一方面,声明高喊“不能用武力改变边界”;可另一方面,又同意以目前俄军实际控制乌东四州78%土地的战线为谈判基础——这不等于变相承认了俄罗斯的“战果”吗? 网友“地缘观察员L”在社交媒体上评论:“这就像两个人打架,一个人抢了对方的房子,打累了,第三方出来说‘你们别打了,房子就先这么分着住吧’,还说‘我们支持公平’。公平在哪?” 另一位网友“东欧小民”则直言:“乌克兰人听了会心寒。三年来牺牲了十几万人,换来的是一句‘现在这样,差不多得了’?” 为何突然转向?三大现实压力压垮“胜利叙事" 曾几何时,欧洲政客们还在电视上慷慨激昂:“支持乌克兰直到最后一刻!”“直到每一寸土地都被收复!”可如今,口号变了,风向也变了。为什么? 第一,欧洲自己快撑不住了。 德国工业产出连续下滑,法国通胀居高不下,意大利债务逼近GDP的140%。对乌援助总额已超1200亿欧元,老百姓开始抱怨:“我们的电费涨了30%,是为了让乌克兰人收复顿巴斯?” 德国《明镜周刊》一篇评论写道:“当你的冰箱空了,你还愿意为邻居的战争买单吗?” 第二,美国在背后推了一把。 特朗普自9月以来频繁发声,甚至私下对泽连斯基说:“你赢不了,认清现实吧。”他推动“就地停火”,既可塑造“和平缔造者”形象,又能减少美国军援负担,为2026年大选加分。 有分析指出,美国已不再追求“乌克兰胜利”,而是“可控的和平”,只要俄罗斯不继续西进,其他都可以谈。 第三,乌克兰真的打不动了。 兵源枯竭、财政赤字、基础设施瘫痪。据乌国防部内部文件泄露,前线部队轮换周期已缩短至3个月,许多士兵连续作战超一年。经济方面,每年财政缺口高达300亿欧元,全靠外援续命。 在这种情况下,泽连斯基签署联合声明,或许不是“同意”,而是“无奈接受”——用部分领土的现实,换取更多武器和资金支持。 拿俄罗斯的钱帮乌克兰?法律与道德的双重雷区 最争议的一点,是“用冻结的俄资产援助乌克兰”。 目前,西方冻结了约3000亿美元俄罗斯央行资产。现在说要把这笔钱“转给乌克兰”,听起来解气,但问题来了: - 这是主权国家的合法资产,动用它是否构成“国家抢劫”? - 如果今天能动俄罗斯的,明天会不会动中国的、沙特的? - 全球资本会不会因此恐慌,把资金撤出西方金融体系? 国际法专家“法律视角”在推特上发问:“如果未来某天,我们也面临资产被冻结并‘捐赠’给对手,我们还能理直气壮地谴责吗?” 即便如此,欧洲不少民众支持这一做法。一位法国网友说:“俄罗斯用导弹炸乌克兰的医院,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它的钱重建医院?这是正义的补偿。” 俄罗斯会答应吗?恐怕没那么简单 克里姆林宫至今未对联合声明作出积极回应。俄方一贯立场是:谈判可以,但必须先解决“北约东扩威胁俄罗斯安全”这一根本问题。 而此次欧洲声明中,对北约只字未提,仿佛冲突的根源只是“俄罗斯一时冲动”。这种“选择性失明”,很难让普京点头。 有分析认为,俄罗斯目前在战场上处于守势,但并未崩溃。与其现在接受“既成事实”,不如再拖一拖,等欧洲内部矛盾爆发,或美国大选后政策生变,或许能拿到更好条件。 和平不该是强权的施舍 这场联合声明,或许标志着俄乌冲突进入新阶段——从“全面对抗”转向“有限谈判”。但若和平的代价是让侵略者坐享战果,那这种“和平”又能维持多久? 真正的和平,不应建立在妥协与默认之上,而应建立在正义与规则的基础之上。否则,今天牺牲的是乌克兰,明天可能就是另一个国家。 这场“和平秀”是真是假,时间会给出答案。但此刻,我们更应听见那些沉默的声音——那些在战火中失去一切的人,是否也被算进了这场谈判的“成本”? 你怎么看?是支持尽快停火,还是坚持“寸土不让”?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观点。 俄乌战争新动态 欧洲联合声明 特朗普停火提议 国际局势

0 阅读:82
好学百灵鸟

好学百灵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