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天(北京时间10月22日)又改口说他与中方在韩国APEC的会晤可能不会举行。特朗普表示:“我们将有一个成功的会议。或者……会议可能不会举行。” 特朗普关于韩国 APEC 与中方会晤的改口,看似荒诞的 “薛定谔式表述”,实则是他从商到从政一以贯之的操作套路,这种在 “可能” 与 “不可能” 之间摇摆的表态,早有无数案例和数据可寻。 早在他执政初期,这种 “一天三变” 的风格就已暴露无遗。2017 年 4 月,白宫先是放出风声称特朗普要讨论彻底退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消息一出墨西哥比索应声暴跌,创下百日最大跌幅,可到了当晚,又传出他与墨西哥总统通话后承诺留在协定中的消息,比索随即企稳回升,一天之内让国际金融市场跟着他的嘴皮子过山车,这种操作和如今 APEC 会晤的 “可能不举行” 如出一辙,都是用不确定性制造舆论焦点和谈判筹码。 更典型的要数 2019 年的朝美首脑会晤,4 月 11 日他还在白宫对韩国总统文在寅说愿意与金正恩举行第三次会议,13 号又在推特上感慨 “也许举行第三次峰会会很好”,用 “也许”“很好” 这类模糊词汇留足余地,最终这场峰会的波折起伏,和现在 APEC 会晤的悬而未决简直是复刻版剧情。 连他自己都在《交易的艺术》里写过核心技巧:用 “真实的夸张” 和不确定性创造谈判优势,如今对中方的表态,不过是把这套商业手法搬上了外交舞台。 至于这种 “絮絮叨叨” 的反复,数据更是直观。2022 年 8 月他在财务欺诈调查中作证,为了拒绝回答问题,援引宪法第五修正案,硬生生把 “同样的答案” 说了 400 多次,4 个小时的质询全程靠重复一句话敷衍,这种翻来覆去回避核心问题的本事,用到国际外交上,就变成了 “会举行” 与 “可能不举行” 的循环念叨。 从传播策略上看,这更是他的拿手好戏。2016 年大选时,全美发行量前 100 的大报里 57 家支持希拉里,只有 2 家站他这边,《纽约时报》直呼他 “撒谎者”,《今日美国报》骂他 “危险的煽动者”,可他偏不按常理出牌,把媒体批评转化为话题热度,盖洛普调查显示 52% 的选民觉得媒体偏向希拉里,反而帮他收获了同情票。 现在频繁改口 APEC 会晤事宜,本质上还是这套逻辑 —— 哪怕是负面或模糊的表态,只要能占据新闻头条,就能维持曝光度,这对正处竞选关键期的他来说至关重要。 他的 “测不准” 本质上是精心设计的谈判技巧。2017 年他对北约的态度堪称反转教科书,竞选时骂北约 “过时”,上任后会见德国总理时逼对方增加防务开支,甚至拒绝握手,可一个月后又改口说北约是 “国际和平的屏障”。 对叙利亚政策更离谱,竞选时强烈反对奥巴马的 “红线” 论,上任后却突然下令发动导弹攻击。 这些案例都证明,他的每一次改口都不是随口胡说,而是根据利益需求调整立场,如今对中方会晤的表态,不过是想在 APEC 召开前占据主动,用 “可能不举行” 的说法给对方施压。 何况 APEC 本身是每年一次的重要机制,领导人会晤的筹备有一套成熟流程,临近会议突然放出 “可能不举行” 的话,绝非临时起意。 就像他当年在 “禁穆令” 上反复横跳,一会颁布一会暂停,硬是把行政命令变成舆论焦点,现在这套 “量子态” 操作,不过是故技重施。 毕竟对他来说,舆论场上的关注度从来比表态的一致性更重要,至于会晤最终是否举行,不过是他根据后续筹码随时调整的“变量”而已,就像等待观测结果的量子态,不到最后一刻永远不会确定。
最新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天(北京时间10月22日)又改口说他与中方在韩国APE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22 10:26:32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