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德媒报道,美国正在豪赌人工智能,其国内500家大公司,快三分之一的身价都跟AI巨头绑在一起,就算美国人现在找工作越来越难、东西越卖越贵,还欠着跟二战时差不多的天文数字的债,也半点没停下往AI里砸钱的脚步。 美国那砸钱的架势简直不眨眼。美国为了把AI的“命门”攥在自己手里,硬是逼着全球芯片代工的龙头老大台积电,把厂子搬到美国去。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早年在德州仪器干到了副总裁,后来回台湾创办了台积电,搞出的晶圆代工模式直接称霸全球。他退休前就多次公开说不看好美国建厂,觉得当地缺水缺电,工人也没经验,供应链更是一团乱麻。 可美国政府一边甩补贴,一边给压力,台积电硬是被架着一步步加大投入,现在总投资已经超过650亿美元,这相当于公司好几年的资本支出总和,他们还从台湾调了3000多名工程师带着家属过去,手把手给美国培养人才队伍。 就在前不久,台积电干了件37年来从没干过的事——把董事会从台湾挪到美国开,这信号再明显不过,就是重心彻底往美国倾斜了。紧接着10月17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就亲自跑到凤凰城的厂区,和台积电高管一起庆祝第一个黑威晶圆下线。 这芯片可不是普通货,用的是4纳米工艺,里面塞了2080亿个晶体管,专门为AI计算设计的,性能比上一代强好几倍,谷歌、微软这些云巨头都等着用它建数据中心。 之前这芯片产量一直上不去,黄仁勋自己都承认是自家设计有问题导致良率低,现在台积电美国工厂开足马力生产,直接帮美国缓解了供应紧张的问题,英伟达的股价都跟着涨了一波。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美国政府早就亲自下场站台了。2022年他们推出了芯片与科学法案,一口气砸了五百多亿美元的补贴,条件只有一个,就是企业得在美国建厂。 台积电拿了65亿美元补贴,英特尔、三星、美光这些企业也分到了不少,这一下直接拉来了超过6300亿美元的私人投资,美国各地的半导体制造项目跟雨后春笋似的冒了出来,预计能新增3万多个高薪岗位。可这些光鲜数据背后,是美国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日子不好过。 国会预算办公室刚下调了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还上调了通胀和失业率,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失业率能达到4.5%,比年初预测的还要高,上个月失业率已经到了4.1%,不少人都在愁找不到工作。与此同时东西还越卖越贵,普通家庭买菜都得掰着手指头算。 更让人揪心的是美国那笔天文数字的债务。现在美国债务已经达到GDP的120%,跟二战结束时差不多,可当年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占比高达40%,能靠造飞机、造坦克给自己造血,五年内就把债务占比降到了80%左右。 现在制造业占比只剩16%,连东亚的一半都不到,经济造血能力根本跟不上花钱的速度,就连援助乌克兰、援助以色列都得靠发新债。债务总额已经高达36万亿美元,2025年到期的债务就有9万亿美元,利息总额接近1万亿美元,而联邦财政收入才4万亿美元,说白了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 可就算这样,美国500家大公司还是铁了心跟AI巨头绑在一起。微软砸了大价钱跟Open AI深度合作,把Chat GPT的技术一股脑塞进了自家所有产品里;谷歌靠着Deep Mind的AI技术优化搜索和云服务;就连亚马逊、沃尔玛这些零售巨头,也在靠AI搞智能仓储和精准营销,说白了他们的身家涨不涨、跌不跌,全看AI巨头的技术进展怎么样。 美国政府更是把AI当成了维持霸权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心里清楚中国在AI领域的追赶速度有多快,中芯国际、华为、寒武纪这些企业都在埋头搞研发,还专心攻国产光刻机,预计2026到2028年就能有大突破。 而且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占了四成份额,成本还低,一旦中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美国的优势就没了。所以美国才会不管国内民生和债务风险,疯狂砸钱赌AI,就是想趁着现在还有优势,把技术壁垒筑得更高。 这背后,是美国对科技霸权的执念。他们清楚中国在AI领域的追赶速度,中芯国际、华为、寒武纪都在埋头搞研发,还专注于国产光刻机,预计2026到2028年就能有大突破,而中国又是全球最大芯片市场,占了四成份额,成本还低,一旦中国形成完整产业链,美国的优势就没了。 所以美国才会不顾国内民生和债务风险,疯狂砸钱赌AI,想趁着现在还有优势,把技术壁垒筑得更高。 可豪赌终究是豪赌,风险从来就没断过。台积电把预算和人才都往美国倾斜,台湾本土的供应链都快扛不住了,有人调侃台积电快成“美积电”了;美国工厂的高成本全靠政府补贴撑着,一旦补贴停了,企业的压力马上就来了。 更重要的是,普通美国人没从这场豪赌里拿到多少好处,就业难、通胀高的问题根本没解决,反而因为资源都往AI倾斜,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