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解放,韩司令功不可没!《沉默的荣耀》大结局,吴石将军临刑之前,知道了舟山群岛解放的消息,于是笑着上路!因为吴、陈两位将军,之前冒险送出了舟山布防图。可惜这还是影视剧桥段而已!那么舟山群岛究竟怎么解放的呢? 舟山群岛的解放,并不是一场靠“情报一出,胜利到来”的神奇操作。这是一场深思熟虑、艰难推进、代价不小的军事行动。 舟山地处东海门户,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谁控制了舟山,就掌握了通往南北海域的咽喉。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在舟山布防极为严密,意图长期据守,作为沿海防线的关键支点。解放军在渡江战役后全面南下,华东战场进入尾声,但舟山却成为一个棘手的“孤岛问题”。 1950年5月,解放军发起了第一次舟山战役。彼时,韩先楚任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司令员,奉命率部从浙江沿海发起渡海作战。 舟山群岛地形复杂,海防坚固,敌军兵力虽不算庞大,却占尽地利,加之空中还有美军侦察支援,客观上增加了解放军的作战难度。 第一次战役虽然夺取了部分岛屿,但因为后勤补给不足、海空协同尚不成熟,未能全面拿下舟山。 面对敌军的顽强抵抗与海岛作战的种种不利因素,韩先楚果断调整战法,决定稳扎稳打,而不是一口吃成胖子。 转折点出现在1955年。彼时,随着国内统一大局基本形成,解放军已经具备了更成熟的对海作战能力。 中央决定彻底收复舟山群岛,结束敌军在东海的最后据点。韩先楚再次被委以重任,统筹整个舟山战役。 这一次,他没有再急于进攻,而是采取了更为稳健的策略,先通过政治瓦解、心理战和封锁战术,削弱敌军信心。 解放军利用海军新组建的登陆部队与空军配合,进行实战演练,并不断向敌军施加压力。韩先楚深知,要打赢这场仗,不仅靠火力和兵力,更靠心战和耐力。 1955年5月,第二次舟山战役正式打响。解放军各线部队协同发力,从不同方向发起登陆攻击,火力压制精准有力,登陆作战一气呵成。 敌军虽然负隅顽抗,但士气早已不稳,部分守军甚至弃守逃离。最终,舟山群岛全面解放,东海门户彻底打开。 韩先楚指挥若定,调度有方,成为这场战役中公认的关键人物。他的决策不仅体现了军事指挥的果断,更展现了对全局形势的深刻把握。 回到剧中的情节,吴石确实是我军隐蔽战线的重要人物,他在台湾为我方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 但他在1950年就已被捕,舟山战役则发生在1955年,两者之间存在明确时间差。陈宝仓同样是隐秘战线的重要成员,但把整个战役的胜负寄托在一张布防图上,未免低估了我军的战斗力与指挥能力。 舟山战役的胜利,是我军海陆空协同作战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我军战略眼光与实际操作能力高度结合的典型案例。 它不仅清除了东南沿海的最后一块敌占据地,也为后续的沿海防御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更重要的是,这场战役是在没有外援、完全凭借自身力量完成的,显示了新中国初期在军事独立与战略自主方面的坚定方针。 韩先楚在整个战役中的功劳无法忽视。他既不是高调张扬的将领,也没有留下太多煽情语录,但正是他那种沉稳、果断又极具战术灵活性的指挥风格,使舟山战役得以在较小代价下完成既定目标。 舟山的解放,不只是一次战术胜利,更是一种战略宣示。它标志着我军在东南沿海的完全控制,也让敌对势力彻底放弃了“以岛制陆”的幻想。 那些被浪花冲刷的礁石见证了热血与信念,而那些在历史背后默默无闻的指挥员与战士,才是这份荣耀真正的缔造者。 素材来源:韩先楚:一代战将创造木船打跑军舰奇迹 2017-09-25 16:47·中国军号
于和伟饰演的吴石将军在临刑前这样对蒋经国说:“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么做?因为蒋先生的
【4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