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女子有一件衣服不想要了,于是托朋友把这件衣服捐赠给贫困地区,可有一天她在直

蜜蜂说社 2025-10-23 17:52:25

四川,女子有一件衣服不想要了,于是托朋友把这件衣服捐赠给贫困地区,可有一天她在直播间发现一件衣服很熟悉,出于好奇就花了88.89元买了回来,结果发现竟然是她托朋友捐赠出去的那件衣服,女子百思不得其解,她的衣服是怎么出现在直播间的? 黄女士无聊刷手机的时候,无意间刷到卖衣服的直播间,对方介绍衣服的时候称是“尾款孤品”,一听到这称呼,黄女士就来了兴趣。 她看着主播介绍着衣服,貌似款式都还没有可以,于是就想着看看能不能掏得一件合适的衣服,于是就多看了一会。 黄女士看着看着,突然一件白色蕾丝款衣服出现在屏幕,黄女士觉得很熟悉,猛然想起这不是之前捐赠出去那件衣服的同款吗? 她那一刻更加有兴趣了,她想看看这件衣服时什么价格,和自己买的时候相差多少,她感觉肉眼看上去和自己买的那件衣服相差无几。 可看着看着,她觉得这件衣服越来越熟悉,好像就是自己捐出去的那件,可她觉得不可能,她那件衣服不应该出现在直播间。 当她看到袖子纽扣的那一刻,她感觉那衣服就是自己那一件,可毕竟没有亲眼过目,只是通过屏幕,可能存在色差,黄女士又不大确定。 可越是这样,她的好奇心就越强烈,她很想知道看看这件衣服,于是就花了88.89元买了下来。 衣服到手之后,黄女士迫不及待的打开了包裹,一看款式一模一样,再看袖子的扣子,她确定这就是自己捐出去的衣服。 衣服款式一模一样的并不稀奇,凭什么黄女士确认着衣服是她那件呢? 原来黄女士当初去买衣服的时候,一眼就看上了这件白色蕾丝款衣服,可看到袖子上缺了一颗水晶扣子,她就不想要了。 然而店家非常有眼色,知道黄女士很喜欢这件衣服,只是因袖子少了一个扣子,于是她立马表示可以优惠一些。 黄女士觉得少一个扣子不影响穿着,而且她是真的喜欢,于是就毫不犹豫的买下了。 后来黄女士的家人在收拾衣物的时候,发现这件衣服的袖子扣不上,就随意找了颗普通纽扣缝上。 而黄女士就是凭借着这颗纽扣,确认了花钱买回来的这件衣服就是捐赠出去那件,她想不明白,衣服是怎么去到直播间的。 据报道,早在2024年5月,就有人遇到过和黄女士一样的遭遇,当时这位顾客买了一条号称“尾货孤品”的裤子,可收货后却发现裤子不仅破旧,口袋里还装有杂物。 黄女士把自己的遭遇发布到网上后,有记者来到服装尾货批发集散地探查情况。 在该地随处可见“专供直播间”的广告,记者为了核实所谓的尾货孤品是不是旧衣服,在尾货市场买了一些所谓的“新衣服”带至当地一家规模较大的旧衣回收厂进行核实,工厂老板当场判定这些均为旧衣服。 从黄女士的遭遇以及记者的核实,那些所谓的“尾货孤品”竟然是一些旧衣服,并非是新衣服,商家存在欺诈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时,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赔偿金额为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的三倍;若赔偿不足500元,则按500元赔偿。‌ 黄女士买的明明是她捐赠出去的衣服,根本就不是直播间所说的尾款孤品,也就是商家把旧衣服当做新衣服卖,欺骗顾客,黄女士可以以欺诈行为要求商家赔偿500元。 《慈善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慈善组织的财产应当根据章程和捐赠协议的规定全部用于慈善目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慈善财产。 这意味着,黄女士委托朋友把衣物捐赠给贫困山区,应该是将衣物捐赠给某个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那么该组织就必须按照黄女士他们的约定将衣物用于慈善目的,私自售卖是违法的。 捐赠的衣物为什么出现在直播间,应该严查慈善组织和直播间,让有需要的人得到帮助,同时保障广大顾客的利益。 对于捐赠物资出现在直播间这件事,您怎么看?

0 阅读:0
蜜蜂说社

蜜蜂说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