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唯独在中国,电商能将实体店干趴下?主要是现在同样的东西,网上卖的价格比实体店便宜很多,欧美国家的人,有大把时间逛商场,中国很多人工作一天都累得不行,哪有时间逛实体店? 其实这背后不只是表面看到的两点原因,更深层的逻辑藏在成本结构、消费习惯和行业创新的多重作用里。 电商能给出低价,核心是省掉了实体店绕不开的高额成本。 在北京核心商圈,一个100平方米的店铺月租金能达到8-15万元,再加上装修摊销、员工工资和水电杂费,实体店得保持55%以上的毛利率才能活下去。 反观网店,不用租黄金铺位,在家就能运营,租用小型仓库每月只需一千元,没有导购员的工资压力,甚至能自己当模特省去额外费用。 更关键的是供应链差异,实体店的商品要经过总代理、省级代理等多层经销商,每层都要加价15%以上,一件成本100元的衣服到消费者手里可能涨到400-500元。 而电商能直接对接厂家,甚至工厂直营,砍掉中间环节,20%-30%的毛利率就能盈利,这也是家电线上售价平均比线下低10%-30%,珠宝类更是低50%的根本原因。 再加上平台频繁的满减、补贴活动,价格优势自然越来越明显。 中西方消费时间和习惯的差异也加剧了这种分化,美国消费者购物更理性,不会为了促销冲动消费,商场客流量平时很平稳,他们习惯去专卖店买特定商品,更看重品牌和品质,对价格敏感度较低。 而且他们有固定的闲暇时间,逛商场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购物频率低但单次采购量较大。 中国消费者就不一样了,工作节奏快,每天下班后天色已暗,周末可能还要处理家务或加班,留给逛实体店的时间少得可怜。 大家更倾向于即时性购物,拿起手机几分钟就能完成下单,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更强烈,自然更青睐线上渠道。 这种时间分配的差异,让电商的便捷性在中国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政策扶持和业态创新更是给电商加了把力。 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的持续发力,直播电商这样的新业态成为零售业的重要引擎,2024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已突破4.3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6.1万亿元,占整个电商市场的38%。 而且行业监管越来越规范,直播带货投诉举报数量增幅从2023年的52.5%大幅收窄至2024年的19.3%,头部和中小主播的好评率都稳定在90%以上,消费者买得更放心。 现在店播越来越普及,超69%的带货商家选择店播,超1000个商家店播销售额破亿元,产业带店播销售额更是突破4300亿元,无数新农人、手艺人靠着这种模式实现了二次创业。 高效的物流体系也功不可没,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能实现次日达甚至当日达,让线上购物的体验越来越接近线下。 很多人觉得电商在摧毁实体经济,其实这种看法太片面了。 电商不是要淘汰实体店,而是在推动整个行业转型升级。 现在越来越多的实体店开始做线上线下融合,把门店当成展示窗口和体验中心,引导顾客线上下单,既保留了实体体验的优势,又借助电商降低了库存和运营压力。 周大福虽然线下门店净减少905家,但线上零售值年增长超过30%,就是很好的例子。 电商的崛起本质上是契合了中国当下的生活节奏和消费需求,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 它让更多中小商家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让消费变得更高效、更普惠。 商业的本质永远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电商的强势不是偶然,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你平时更爱逛实体店还是在网上购物?哪种购物方式更符合你的生活节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