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国台办发言人朱风莲说得好,在美国不断施压在和民进党的“献祭下”,台积电沦为“美积电” 英伟达最新的 BlackWell 在美国实现量产,这条消息背后藏着的产业链变动,恰好印证了国台办发言人朱风莲的判断。 这款被业界称为 AI 最强芯片的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再到封测的流程绕了个圈:美国英伟达画好设计图,交给台积电在美国的工厂代工生产,成品再运回台湾完成封测环节。 看似简单的分工,实则是美国长期施压和民进党当局主动 “献祭” 的必然结果,曾经的全球芯片巨头台积电,如今早已一步步沦为服务美国战略的 “美积电”。 张忠谋掌舵的台积电,早已不是单纯的台湾企业。除了已经投产的晶圆厂,他们还计划在美国再建两座先进封测厂,专攻 4 纳米以下的高端芯片生态链,彻底把核心产能绑在美国的战车上。 要知道,4 纳米以下的芯片技术是全球半导体领域的制高点,台积电此举相当于直接将台湾积累多年的芯片产业优势,拱手送给美国。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转移并非市场自发行为,而是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等政策强制捆绑的结果。 美国以巨额补贴为诱饵,要求台积电必须在美国本土建设先进产能,同时限制其向中国内地出口高端芯片,台积电不仅全盘接受,还主动配合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成为遏制中国半导体发展的帮凶。 从限制先进芯片出口,到管控半导体材料和设备,再到联合盟友组建技术封锁联盟,一套组合拳下来,就是想通过切断芯片供应链,遏制中国的经济升级。 英伟达和台积电,正是这场封锁行动中最积极的参与者。英伟达专门为规避出口管制设计 “阉割版” 芯片,台积电则干脆把先进产能搬到美国,配合美国打造 “去中国化” 的芯片供应链,这种不顾全球产业生态的短视行为,最终只会反噬自身。 出于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的考量,中国依法对稀土出口实施管制,这一举措精准击中了美国半导体产业的软肋 —— 稀土是制造芯片的关键材料,没有中国的稀土供应,美国的芯片工厂再先进也难以运转。 更重要的是,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给了我们突围的底气,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实现量产,中芯国际在先进制程上不断突破,寒武纪的 AI 芯片也在特定领域站稳脚跟,中国芯片产业正在逆境中强势崛起。 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格局正在重塑,美国试图通过霸权手段掌控芯片命脉的做法,违背了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台积电的 “美国化” 转型,看似获得了短期利益,实则失去了自主发展的空间,最终只会成为美国地缘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靠的是无数企业的深耕细作,靠的是完整工业体系的支撑,更靠的是中国人不服输的韧劲。假以时日,在全球先进芯片制造的版图中,中国必将占据重要一席。 这场芯片领域的博弈,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意志的比拼,中国必将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占据应有的地位,书写属于自己的发展篇章。 (主要信源:人民日报——国台办:台积电逐步沦为“美积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