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真巧了,美国卖不出的大豆,韩国突然缺了! 韩国四十多家豆腐加工厂的机器

洞察观史 2025-10-24 13:50:46

[浮云]真巧了,美国卖不出的大豆,韩国突然缺了! 韩国四十多家豆腐加工厂的机器正面临 “停工危机”—— 不是设备出了问题,是做豆腐的核心原料大豆,快断供了。 这场突如其来的 “豆腐荒” 已经蔓延到韩国各地的菜市场,不少摊主对着空箱子叹气,原本随手就能买到的嫩豆腐,现在得靠抢才能拿到货。 韩国政府其实早有准备,过去几年一直在悄悄扩大本土大豆的种植面积,想着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本土大豆的种植成本比进口大豆高出一截,一斤国产大豆的价格差不多能买两斤进口的。 对于豆腐加工厂来说,利润本就微薄,选择便宜的进口大豆成了行业默认的生存法则,政府的扶持政策在成本压力面前,显得有些无力。 这次危机的爆发,源于进口大豆库存的 “断崖式下跌”。原本依赖的海外供应链没能及时补货,仓库里的存货越用越少,直到上个月,多家工厂同时发出预警,大豆库存已经撑不过一个月。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集体向政府施压,要么放宽进口配额,让更多便宜的海外大豆进来;要么想办法压低国产大豆的价格,不然只能被迫提高豆腐售价,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美国是全球大豆出口大国,今年的大豆丰收后,不少农场主都在担心销路,特朗普更是多次公开喊话,希望能打开更多海外市场。 而就在韩国缺大豆的节骨眼上,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也传出消息,计划加大对美国大豆的采购力度,帮美国 “消化” 库存。 日韩两国在大豆采购上的 “神同步”,很难不让人多想。要知道,美国一直是日韩在安全和经济上的重要盟友,这次两国同时对美国大豆表现出浓厚兴趣,背后大概率少不了特朗普团队的推动。 有分析指出,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就多次强调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性,如今借着日韩的原料短缺问题施压,既帮美国农场主解决了销路,又能巩固盟友关系,可谓 “一箭双雕”。 韩国过度依赖进口大豆的产业模式,在遇到供应链波动时,几乎没有缓冲的余地。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餐桌上的豆腐涨价了,原本平价的家常菜,突然变得 “奢侈” 起来。 这场危机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农业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度依赖进口必然会陷入被动。 韩国现在需要做的,不仅是紧急调配大豆货源,更要重新审视本土农业的发展路径,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办法。否则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供应链问题,恐怕就不只是 “缺豆腐” 那么简单了。 总结来说,韩国的大豆短缺看似是一场突发的原料危机,实则是产业布局和全球政治经济博弈共同作用的结果。巧合的背后,藏着太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但换个角度看,这场危机也可能成为韩国农业转型的契机,倒逼政府和企业找到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毕竟,餐桌的安全,从来都容不得半点侥幸。 (主要信源:鲁中晨报——热搜第一!韩国人开始担心以后可能吃不上豆腐)

0 阅读:17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