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把泉州的脸都丢了,给员工降薪50%却背后捐款一个亿,匹克员工反应:拒绝

韫晓生 2025-10-24 12:54:59

[中国赞]把泉州的脸都丢了,给员工降薪50%却背后捐款一个亿,匹克员工反应:拒绝降薪就写检讨,拒绝检讨就停薪。这离了大谱,员工做错了什么要写检讨。   (信源:新浪财经——匹克分公司员工实发工资千余元准备仲裁)   2025年10月14日,福建泉州匹克直营店的一名员工盯着手机银行账单,瞳孔骤然收缩——刚到账的工资比往常少了近一半。   几乎同时,公司邮件弹窗弹出,内容字字刺目:“今日前提交反思检讨,否则自9月起停发工资”。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数十名直营体系员工陷入绝境,也将匹克体育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场风波的起点要追溯到2025年9月,匹克在未与员工任何协商的情况下,突然推行阶梯式降薪政策。直营销售体系首当其冲,部分员工薪资直接被砍半,绩效奖励也同步取消。面对员工的质疑,公司给出的理由是内销板块累计亏损超1.3亿元,降薪是无奈的自救之举。   可这一说法很快就遭遇了现实的“打脸”。有员工翻出公开信息发现,就在降薪通知下发前十天,匹克刚向当地慈善机构捐赠了1亿元。“有钱做慈善,没钱给员工发薪”的反差,让员工对资金流向的质疑声越来越大。   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公司不仅单方面降薪,还对拒绝接受的员工祭出 “杀手锏”—— 要求提交承认 “不服从管理” 的书面检讨,否则直接停薪。   这种操作很快被证实涉嫌违法。泉州市丰泽区劳动保障维权中心明确回应,未经员工同意的降薪本身就违反法律规定,以不写检讨为由停发工资更是错上加错,当地人社局已正式立案调查。   而匹克董事长所称的 “向工会和公安备案”,在法律层面根本无法成为单方面降薪的合法依据,员工证实降薪仅为口头通知,从未签署过任何书面协议。   司法实践中,类似案例的判决早已给出明确导向。2025 年北京某建筑公司因单方调岗降薪解雇员工,最终被法院认定违法并判赔赔偿金;2023 年江苏某企业单方面降薪,法院判决其补发全部工资差额,明确指出 “沉默不等于同意”。   即便企业确有经营困难,合法路径也应是透明沟通、共商方案,而非用 “写检讨” 制造恐惧,将企业困境转嫁为员工的尊严牺牲。   面对如此境遇,员工并非只能沉默忍受,法律早已指明了清晰的维权路径。首要步骤是全面收集证据,原劳动合同、工资流水、降薪通知、邮件记录、考勤表等,尤其是能证明企业单方面操作的材料,都是仲裁中的关键支撑。   福建开通的 “闽政通” 等线上渠道,更让维权变得便捷高效,提交申请后 5 个工作日内即可获得受理反馈。   准备好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证据清单等材料后,可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整个流程通常 45 日内完成,复杂案件可延长 15 日。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维权时效为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对裁决不服可在 15 日内向法院起诉,经济困难者还能通过 12348 热线申请免费法律援助。   这场风波撕开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管理漏洞,更是对现代企业治理的公开检阅。品牌的价值从不在捐赠数额的多少,而在如何对待每一个为其付出的普通员工。   企业可以亏损,但不能失序;可以调整策略,但不能逾越法律与道德的底线。劳动合同从来不是一纸空文,而是劳动者安身立命的保障,更是劳动关系的信任基石。   目前,泉州劳动部门的调查仍在进行中。但无论结果如何,这场风波都已敲响警钟:劳动关系的稳定,建立在规则与尊重之上,而非单方面的权力压制。   当权利被侵犯时,法律始终是劳动者最坚实的后盾,而企业唯有坚守合规底线、尊重员工权益,才能真正渡过难关、行稳致远。

0 阅读:6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