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和平友谊-2025”联演圆满收官!中舰052D与马舰于南海完成七大课目,东盟海上合作再添样本! 10月24日傍晚,随着最后一艘舰艇缓缓靠上马来西亚沙巴州的码头,持续一整天的“和平友谊-2025”海上联合演练宣告结束。 中国海军052D型导弹驱逐舰厦门舰、综合补给舰微山湖舰与马来西亚皇家海军KD Lekiu、KD Kelantan组成的双边编队,在南海某训练区先后完成编队运动、通信校验、联合搜救、临检拿捕等七个课目。 这是两国海军首次把“和平友谊”系列演习从桌面推上演习海,也是本年度中国与东盟国家规模最大的双边海上实兵演练。 记者在现场看到,双方舰艇在相距不到一链的海面上同步转向,厦门舰舰载直升机超低空掠过KD Lekiu飞行甲板,完成一次模拟伤员转运;随后两舰并肩停靠,联合检查组换乘小艇登上“可疑商船”,二十分钟完成证件核验与舱室搜查。 马来西亚东部舰队司令拉希德少将在闭幕致辞中说:“我们向过往商船传递了清晰信号——马六甲-南海通道的安全,地区国家有能力共同维护。” 从时间轴看,这场演练酝酿得很快。今年9月中旬,马来西亚海军高层赴青岛出席西太海军论坛,与中方一拍即合,把原定于2026年的联演提前到10月。厦门舰编队20日抵港,仅隔三天就出海实操,节奏比往年任何一次都紧凑。 中方指挥员、厦门舰舰长王应海告诉记者:“桌面推演阶段双方就把数据链频率、直升机指挥口令全部对完,出海直接做动作,效率提高了一半。” 过去四个月,菲律宾与美国在南海另一侧的巴拉望海空域动作频繁,马来西亚始终强调“不选边”。拉希德透露,马方主动提出在演习中加入“联合搜救”与“人道救援”元素,就是想让外界看到,中马合作聚焦非传统安全,“不针对任何第三方”。 新加坡ISEAS Yusof Ishak研究所研究员胡恩分析认为,马来西亚希望通过高频次对华互动,展示东盟国家管理海域的自主性,“和平友谊”被赋予了平衡大国竞争的微妙含义。 影响也在悄悄显现。演练空域位于民都鲁至香港LNG主航道,全球三成液化天然气运输要经过这里。厦门舰与KD Lekiu在繁忙航区完成快速搜救课目,对过往商船而言是一颗“定心丸”。船东组织BIMCO亚洲区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只要地区海军能联合维持应急响应,航运公司就不需额外改线,短期看不到运费上涨压力。 下一步,中马海军还打算把合作继续做深。根据双方公布的计划,11月将在广东湛江举行“蓝色突击-2025”三栖联合训练,泰国也将首次派观察员参加。这意味着“和平友谊”系列从两国桌面推演,扩展到三国实兵混编,未来甚至可能纳入潜艇救援、反水雷等更高风险课目。 对地区局势而言,演习密度越高,危机管控机制就越完善,大国误判空间也就越小。 夜幕降临,厦门舰与KD Lekiu在港口互鸣汽笛告别。一次看似常规的海上合练,为南海增添的不仅是炮声与浪花,更是周边国家用联合演练替代对抗的又一次尝试。明年演习是否移师马六甲西口,是否会有更多东盟国家加入,值得继续观察。 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文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信息来源:记者现场目击、马来西亚皇家海军简报、新加坡ISEAS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