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为什么心慌呢?因为马六甲海峡过路费多半是中国缴纳,而他向美国缴的保护费,也是我们间接支付!现在我们自开通航线,他不慌吗? 要知道,新加坡这国家巴掌大,没资源没工业,全靠马六甲海峡这条“黄金水道”吃饭,而这条水道的“财神爷”,恰恰是咱们中国。 全球每天有1700万桶原油从这里过,其中超过80%是中国商船运输的。中国每年花在马六甲的运输费和港口服务费,保守估计超过200亿美元,相当于每天给新加坡的GDP贡献5000多万。 这还不算完,新加坡从中国进口的电子产品、机械零件,再转手高价卖给东南亚国家,每年净赚的差价都够买几艘航母了。 但新加坡心里清楚,这钱赚得烫手。首先马六甲海峡的航道深度只有25米,中国现在的超级油轮吃水都在20米以上,稍微有点风浪就得减速慢行。 去年就发生过三艘中国油轮排队等了三天才通过的情况,直接导致国内油价上涨0.5元/升。其次,新加坡虽然嘴上喊着“中立”,但身体很诚实——美国在樟宜海军基地部署了最先进的P-8A反潜巡逻机,专门盯着中国商船。 更绝的是新加坡还和印度签了协议,让印度海军参与马六甲巡逻,说是“维护航道安全”,实际上就是想引入第三方势力制衡中国。 不过中国也没闲着,早在2015年,中国就和马来西亚砸了800亿人民币,在马六甲旁边建了个皇京港。这个港口有三个深水码头,能停靠40万吨级的超级油轮,而且还有免税区和工业园区。2025年一期工程竣工后,预计每年能分流新加坡30%的货运量。更狠的是,中国还和泰国谈了克拉运河项目,一旦建成,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航程能缩短1200公里,马六甲海峡直接变成“备用航道”。 最让新加坡心慌的,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布局。现在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缅甸的皎漂港都通了油气管道,每天能输送50万桶原油,相当于马六甲运输量的3%。别小看这3%,这可是战略备份。 更绝的是中国在新加坡隔壁的马来西亚建了关丹港,专门对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去年比亚迪在关丹港的工厂投产,每月出口东南亚的电动车超过2万辆,这些货以前都得经过新加坡港。 而新加坡不是没想过对策,他们一方面拼命升级港口设施,花200亿新元扩建了大士港,号称能处理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另一方面,又跑去和美国签了《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想把中国排除在东南亚的数字贸易圈之外。 但这些动作都是杯水车薪。2024年新加坡的港口吞吐量同比下降了7%,而马来西亚的皇京港和关丹港吞吐量分别增长了22%和18%。更讽刺的是,新加坡为了讨好美国,花10亿美元买了4架P-8A巡逻机,结果这些飞机的维护费每年就要1.2亿美元,相当于每天烧掉33万,而这些钱,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商船缴纳的港口费。 现在的新加坡一方面离不开中国的“金主爸爸”,另一方面又怕美国主子不高兴。 一边收着中国的钱,一边还要交“保护费”给美国。美国在樟宜基地的驻军费用,表面上是新加坡承担,实际上都算在港口服务费里,最后还是中国商船买单。 更绝的是新加坡为了加入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不得不接受美国的“原产地规则”,导致中国出口到东南亚的商品成本增加了15%。但结果呢?去年中国对东南亚的出口额反而增长了28%,因为中国直接在当地建厂了。 新加坡现在的处境,用四个字形容就是“骑虎难下”。继续跟着美国走,中国随时能让马六甲“堵车”;投靠中国吧,美国又会在金融、科技领域制裁它。 不过话说回来,新加坡也不是没有机会。只要它能真正放下“选边站”的心思,好好和中国合作,完全可以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 中国已经表态,愿意和新加坡共建“陆海新通道”,把重庆的汽车、贵州的大数据通过新加坡港出口到欧洲。 但前提是,新加坡得先把美国的P-8A飞机请出去,别再当美国的“马前卒”。毕竟,在中美博弈的大棋局里,小国的生存之道,从来不是押注某一方,而是学会在钢丝上跳舞。 来源:参考消息 【中国在马六甲海峡投下这枚棋子,新加坡开始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