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告别仪式上 她哭的像个孩子 双眼红肿 表情哀伤 她的天塌了 杨振宁先生真的走了。 2025年10月24日上午九点,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里站满了人。花圈摆了一排又一排,低沉的哀乐在空气中回荡。这位拿过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是在10月18日走的,享年103岁。 礼堂里全是人。有领导,有同事,有学生,更多的是普通市民。 有个老太太一直抹眼泪。她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是杨先生三十年前给她写的推荐信。“那时候没人要我,就杨先生愿意帮我。”她说这话时,声音都在发抖。 清华大学设了个缅怀室,这些天来悼念的人没断过。有个学生放了一袋苹果在遗像前:“杨先生说做学问前要先学会做人。这话我记了一辈子。” 很多人觉得杨振宁是遥不可及的大科学家。其实他特别关心年轻人。 我认识个清华的年轻教师。有次他在走廊里碰到杨先生,随口提了个研究想法。没想到第二天,杨先生竟然让助手送来一沓资料,还写了张纸条:“这个方向很有意思,要坚持。” 那位在告别仪式上哭成泪人的女士,是杨先生照顾多年的保姆。她说杨先生从不把她当外人,逢年过节总要给她孩子包红包。“这么好的人,说走就走了。” 看着这些悲伤的面孔,我想起杨先生说过的话。他说人生就像做研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你留下了什么。 他留下了知识,留下了精神,更留下了一颗颗被他温暖过的心。 有个朋友告诉我,他去年在清华偶遇杨先生散步。那时先生已经需要人搀扶,却依然微笑着和每个路人点头。 生命就是这样。有人来了,有人走了,但那些真诚活过的人,永远会被记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