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德国外交部长瓦德普尔取消了对中国的访问,因为“没有人想见他”。 瓦德富尔之前在接受该媒体采访时表示,将于本周日(26日)开启访华行程。在德国总理默茨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访华之前,瓦德富尔此访将成为默茨政府内阁部长首次访华。 德国外交部发言人卡特琳·德绍尔周五直接捅破了那层窗户纸:瓦德富尔外长原定未来几天内的中国之行,彻底推迟了。原因赤裸得让人尴尬——中方除与中国外长的会晤外,未能确认其他会面安排。说白了,这位新外长的访华行程,遭遇了“日程冲突”的冰冷墙壁。 德国那边堆了满肚子话要谈。稀土、半导体出口限制,个个都是燃眉之急。中国企业手握稀土和芯片这两张王牌,轻轻一放就足以让德国汽车工业感到窒息。2025年前八个月中德双边贸易额约1634亿欧元,中国再次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经济上根本割舍不断,政治上却非要摆出高姿态。 瓦德富尔出发前接受采访时信誓旦旦,德国坚持“一中政策”。可话锋一转,声称要“自行决定政策的具体实施”。这种既要核心利益又想要自主解释权的把戏,在外交场上注定行不通。台湾问题是中国领土完整的核心,一个中国原则没有任何自定义空间。 北京的反应既坚决又克制。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24日的记者会上强调,中德应“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这话说得客气,潜台词却很清楚:任何国家都不能一边践踏中国核心利益,一边指望在中国市场拿到实惠。 德国政治人物似乎还没适应这个新的现实。他们习惯了对中国提出要求,却忘了国际交往最基本的法则——相互尊重。德国外交部发言人遗憾地提到,瓦德富尔打算尽快与中国外长进行电话交流。但一通电话能否弥补访问取消带来的信任裂痕,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德国政府夹在美国盟友的期待与中国市场的需求之间。试图在价值观与现实利益之间走钢丝。结果就是这种两头不讨好的局面:既没能展现对盟友的忠诚,又失去了与中国深入沟通的机会。 欧盟与中国关系的紧张态势早已不是秘密。稀土出口限制和荷兰芯片公司Nexperia的风波让双方关系雪上加霜。德国作为欧盟的领头羊,其外交决策牵动整个欧洲的神经。瓦德富尔此行原本可以成为缓解紧张的契机,如今却变成了僵局的象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