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80岁的许世友上将来到济南,他想去祭奠济南战役中牺牲的华野九纵烈士,结果在革命烈士公园走了一圈后,他怒了。 许世友是新中国少有的几位“从底层打到上将”的战将。他出身贫寒,自幼习武,后投身红军,参加过长征、抗战、解放战争,一生征战沙场,身经百战,是真正意义上的“将门虎将”。 在解放战争最关键的节点——济南战役中,许世友率领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担任主攻任务,正面突破济南城防,作战异常惨烈。 九纵是从敌人精锐部队中撕开缺口的先锋,战至最后,几乎打光了一个主力团。这些战士,很多都永远留在了济南的土地上。 而在1985年,当许世友再次踏上那片曾经血染的土地,站在革命烈士公园里,他所看到的并不是应有的肃穆与敬意。 他想找一块碑,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纪念角落,写着“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几个字。但他找不到。 不是碑被风吹倒了,也不是立碑的地被拆了,而是根本没人立。这不是疏忽,这是遗忘。 这让许世友无法接受。在他心中,九纵的烈士是用命换来了济南的解放。而如今,他们连一个名字都没有被记住。 他怒的不是自己被忽视,而是部队的兄弟们就这样被时代轻轻带过。这种感觉,像是战场上牺牲的战友在黄泉下呐喊,而阳间却无人回应。 许世友的愤怒,背后藏着他对战争与牺牲的深刻理解。他知道战争不是胜利的数字游戏,而是千万条人命堆出来的结果。 在济南战役中,九纵的牺牲并不是偶然,也不是“配角”,而是打破敌人防线的关键一击。 如果没有这股部队以血肉之躯顶住最重的火力,济南能否那么快被解放,恐怕还要打上好几轮。 而今天,当城市高楼林立、交通发达,很多人享受着和平的果实时,却忘了这些果实是从哪来的。 许世友此行,原本是一次简单的祭奠,却也成了一次对历史记忆的拷问。他并不是要为自己或者九纵争什么功劳,而是要替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烈士讨一个“存在”。 烈士的牺牲不是为了被歌颂,而是为了不被忘记。当一个社会开始忘记它的牺牲者,那它也正在走向对历史的背叛。 许世友怒了,但他的怒并不是情绪的发泄,而是一种警醒。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后人:历史不能被选择性记忆,尤其是那些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人,他们的名字和故事应当被铭刻在这个国家的文化之中。 济南战役如今已过去七十余年,城市在变,社会在发展,但烈士的名字不应被遗忘。哪怕他们的墓已无碑,名字已模糊,那些曾经为国家流血的人,也应在史册中有一格之地。 许世友当年的那一怒,或许在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但今天再回头看,却是最质朴也最深沉的一种历史呼唤。 素材来源:“鏖兵齐鲁 功昭山河——许世友战山东”讲座将在烟台图书馆开讲 2025-07-16 17:56·齐鲁晚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