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灰溜溜赶出白宫的泽连斯基态度发生360度大转变,称“准备沿实际交火线结束冲突”。而在此之前,他强烈要求俄罗斯撤出乌东四州以及克里米亚,并要求俄罗斯付出高额战争赔款。 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冲突从2022年2月打响,到现在2025年10月,已经拖了三年多。俄罗斯军队推进到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这些乌东四州,还把克里米亚牢牢攥在手里。泽连斯基上台后,一直咬死一条线:俄罗斯必须滚蛋,全撤出这些地方,包括2014年就吞掉的克里米亚。而且,他不止要地盘,还得赔钱。2022年3月,他就公开喊话,要求俄罗斯掏出至少1000亿美元,修乌克兰被炸烂的基建。联合国大会上,他翻着报告,一页页列证据,说俄罗斯得为战争罪行买单。这不是空谈,乌克兰后来真把俄罗斯告上国际法庭,索赔上万亿。泽连斯基的逻辑简单粗暴:不撤军、不赔款,就别想谈和平。这套说辞在美国国会、欧洲议会到处卖,换来上千亿美元军援和武器。想想看,乌克兰军队用着美制海马斯火箭炮和爱国者导弹,死扛了好几轮俄军攻势。顿巴斯前线,俄军推进缓慢,伤亡不小,泽连斯基就靠这硬气维持国内支持率。 但现实总爱打脸。2024年美国大选,特朗普卷土重来,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砍乌克兰的军援预算。他上任没多久,就公开说乌克兰这仗打得太贵,美国纳税人钱不是白扔的。欧洲那边,德国法国也开始嘀咕,援助疲劳症犯了。俄罗斯呢,经济虽被制裁咬得疼,但石油卖给中国印度,撑得住。普京的军队在前线磨洋工,慢慢蚕食地盘。乌克兰士兵在前线阵地苦哈哈,弹药短缺,招兵难。泽连斯基的民调滑坡,国内寡头和反对派开始闹腾,说他把国家赌上桌了。这时候,泽连斯基知道,靠死扛不是长久之计,得找台阶下。 转折点就在2025年10月18日那场白宫会晤。泽连斯基飞去华盛顿,本想签个矿产开发协议,让美国插手乌克兰的锂矿和稀土,换点长期援助。结果,特朗普直球进攻:停火,就在当前战线划道线,冻结一切,别再打了。泽连斯基带去的团队估计傻眼了,因为这等于默认俄罗斯占的地盘不吐出来。会晤没联合声明,泽连斯基灰头土脸离开,没拿记者提问的机会。媒体报道说,会议气氛剑拔弩张,特朗普反复强调,美国不会无限砸钱,乌克兰得现实点。泽连斯基团队事后私下抱怨,觉得特朗普太偏俄,但表面上还得咽着。想想这尴尬劲儿,泽连斯基从基辅总统府出发时,肯定满脑子是老一套要求,结果空手而归,飞机上估计得重新盘算。 两天后,泽连斯基在基辅开记者会,话锋一转,说特朗普的提议“是个好妥协”。他说,沿实际交火线停火,能让士兵喘口气,当作谈判起点。但他赶紧补一句,这不是认输,领土问题还得谈,安全保障得跟上。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呢?没提撤军和赔款了,转而强调俄罗斯得证明诚意,比如停轰炸平民区。欧洲媒体炸锅了,BBC和Politico都说这是泽连斯基的180度掉头,从前线死磕到临时休战。为什么变卦?简单,乌克兰撑不住了。2025年上半年,俄军在哈尔科夫方向小胜,乌克兰损失上万兵力。援助链条松动,美国国会卡着那1750亿美元的补充预算,欧洲也只给零头。泽连斯基知道,再硬挺,军队就崩盘。特朗普的压力像根刺,扎得他不得不低头。这转变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算计后的无奈——保住现有阵地,总比全盘输好。 这事儿的影响可不小。先说乌克兰国内,泽连斯基的支持率本就摇摇欲坠,这下子反对派抓住把柄,说他出卖国家。基辅街头抗议声浪起,民众喊着要真和平,但也有人觉得冻结战线能救命,起码冬天不打仗,粮食能运进去。军事上,前线俄军听到风声,推进放缓,但也没完全停。顿巴斯矿区那些阵地,乌军守着,但补给线拉长,风险大。俄罗斯那边,普京没急着回应,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说,冻结线是起点,但得承认“事实占领”。赔款?俄罗斯一口咬定没门,称这是乌克兰的“幻想”。国际社会分成两派:欧盟国家像德国法国,表面支持泽连斯基,但私下松口气,援助压力小了。美国国内,共和党欢呼特朗普“结束无谓战争”,民主党批他太软。联合国安理会又要开会,讨论这个“妥协”能不能成框架。 这态度大变背后是地缘政治的拉锯。特朗普上台后,优先美国利益,中东伊朗那摊子事还没理清,就不想在欧洲多烧钱。他和普京通话后,直奔主题:停火换资源,美国要乌克兰的矿产开发权。泽连斯基咬牙答应了部分条款,但留了后手——安全保障得北约背书。问题是,俄罗斯不傻,冻结线后,肯定要谈永久边界,克里米亚铁定不还。乌东四州那些工业区,俄罗斯占了煤铁资源,乌克兰丢了经济命脉。赔款更悬,国际法庭判了,俄罗斯不认账,执行难如登天。泽连斯基的转变,接地气说,就是从“要地要钱”到“先活下来再说”。这不是英雄主义,是生存本能。想想那些在前线挖壕沟的乌克兰小伙子,每天炮弹飞头,他们巴不得停火,哪怕暂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