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特朗普要求中国购买更多美国大豆并打击芬太尼,以换取避免11月实施的对华10

百日依山尽 2025-10-26 00:47:30

美媒:特朗普要求中国购买更多美国大豆并打击芬太尼,以换取避免11月实施的对华100%关税上调,但中国强劲的经济表现削弱了美国的谈判筹码。     美媒披露的谈判框架,让中美之间一场关乎贸易走向的角力浮出水面。特朗普提出要求,中国需购买更多美国大豆并打击芬太尼,以此作为交换,避免 11 月实施对华 100% 关税上调。这场看似常规的贸易磋商,实则因中国经济的强劲表现,让双方的谈判筹码发生了悄然变化。 美国大豆种植户的焦虑,成了谈判背景里的清晰注脚。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公开表示,农户们尚未从 2018 年贸易战中完全恢复,2025 年已面临潜在重大损失。 整个行业对关税升级的提案措手不及,一致担忧这会进一步削弱出口竞争力。他们迫切需要中国市场的稳定订单,但中国的大豆进口渠道早已呈现多元化布局,不再单一依赖某一国家,这让美方的诉求少了几分强制性。 在芬太尼问题上,中国的管控行动早已走在前面。作为全球首个对芬太尼类物质实施整类列管的国家,中国已列管的相关物质种类超过当年联合国列管品种。从生产到进出口各环节,建立了信息化追溯体系,实现动态全程监控的闭环管理。 公安机关连续多年开展专项打击行动,整类列管后未再查获向境外走私、贩卖芬太尼类物质的犯罪案件。中国对芬太尼类药品出口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每批出口都需经进口国主管部门确认合法性,且近年未向北美地区出口过此类药品。 中国经济的韧性,正在消解关税威胁的实际效力。2024 年,中国对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的进出口总值占比首次超过 50%,同比还在增长。对欧盟、东盟的出口占比也在提升,内需扩大与产业优化让经济基本面愈发稳固。 美国智库专家指出,中国经济能够吸收关税冲击,用购买力平价指数计算,其经济增长率已超过美国。个体工商户数量突破 1.24 亿户,带动近 3 亿人就业,成为经济活力的重要支撑。 美国自身的经济状况,让关税牌的风险持续攀升。加税政策并未缩减美国贸易逆差,反而可能因供应链中断推高物价。美国港口依赖中国低成本运输,若加征相关费用,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加剧通胀压力。 商品咨询公司分析显示,这类措施会迫使美国出口商大幅降价,同时增加化肥等进口物资成本,最大冲击将由美国农民承受。美国农业运输联盟已明确表示,不愿牺牲农业及相关社区的利益,现行计划会剥夺出口商的销售能力。 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进一步稳固了谈判立场。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 “新三样” 凭借实力打开全球市场,在美欧市场获得消费者认可。 中国建造的集装箱船在技术、成本和产能上全面领先,2025 年初订单占比超过 60%,美国因基础设施老化、成本高企等问题难以匹敌。这些产业优势背后,是国企与民企协同发展的格局,以及全国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网络的有力支撑,这种系统性能力难以被短期政策撼动。 美国国内的反思声音也在增多。有智库文章指出,不应低估中国这个第二大经济体,盲目 “反中” 会损害美国长远利益。中国的创新产品能为美国民众带来实际好处,围堵模式最终可能拖慢美国自身发展。这种认知变化,让 11 月的关税上调计划面临更多内部阻力,也让美方在谈判中难以保持强硬姿态。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0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