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关键的时刻,英国总会对乌克兰伸出援手,始终如一。 现在的英国,早不是那个能管着大半个地球的 “日不落帝国” 了。军队人数没多少,钱包也不如以前鼓。可就算实力大不如前,在守信用这件事上,它确实没含糊过。 这一切,得从 1994 年那张纸说起 ——《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那年头,苏联刚散伙没多久。世界格局像被打乱的拼图,还没来得及重新拼好。而乌克兰手里,正攥着一副 “王炸”。 从苏联分家后,乌克兰一下子拿到了 1272 枚战略核弹头,还有 2500 枚战术核武器。算上配套的导弹、轰炸机和发射井,它直接成了世界第三核大国。那些核武器加起来,比英法中三国的总和还多。 可这 “王炸” 是块烫手山芋。当时乌克兰经济已经崩了,1993 年失业率飙到 40%,一年 GDP 才 700 亿美元。但养这些核武器,每年要花 300 亿美元。根本扛不住。麻烦的是,核武器的维护技术、发射密码都攥在俄罗斯手里,乌克兰自己根本没法真正控制。 美俄两国也在旁边施压。俄罗斯说不弃核就断气,美国则抛来橄榄枝,说帮忙拆导弹给援助。就在这进退两难的时候,《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签了字。英国和美俄一起承诺:乌克兰拆了核武器,我们就保它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乌克兰信了。从 1994 年开始,它一点点销毁核弹头,拆了导弹发射井,把战略轰炸机也送回了俄罗斯。到 2001 年,境内再也没有核武器的影子,成了真正的无核国家。作为回报,俄罗斯免了它 25 亿美元的债务,美国给了经济援助,英国则把承诺写进了国际契约里。 谁也没料到,几十年后,这份承诺真的要兑现。当乌克兰陷入危机,俄罗斯的军队开进来的时候。当年的承诺方里,俄罗斯成了冲突的一方。美国的援助动不动就因为国内吵架停摆,甚至还想在布达佩斯开峰会逼乌克兰割地。 只有英国,把当年的话落到了实处。它知道乌克兰缺远程打击武器,就直接把 “风暴阴影” 巡航导弹送到了乌军手里。这款导弹射程最远能到 558 公里,俄罗斯西部的军火厂、克里米亚的军事基地,甚至莫斯科周边都在打击范围内。 2025 年 10 月,乌军就用这导弹炸了俄罗斯布良斯克的化工厂。那厂子专门生产火药和火箭燃料,是俄军的弹药补给命脉。 被炸之后,俄军前线的炮击力度都弱了不少。之前打克里米亚、库尔斯克的时候,这导弹也多次突破俄军防空网,成了乌军的 “远程杀器”。 除了武器,英国还掏了真金白银。算到 2025 年,给乌克兰的援助快到 45 亿英镑了。它还放了 35 亿英镑贷款,专门让乌克兰买英国的武器。更聪明的是,这笔钱大概率要从冻结的俄罗斯资产里扣,等于用对手的钱帮盟友打仗。 在黑海,俄罗斯退出粮食协议后,英国直接派扫雷舰去清航道。嘴上说帮着运粮食,暗地里早派了海军专家去敖德萨,帮乌军搞防御、练战术。 俄罗斯炸烂乌克兰的电网,英国又牵头拉来资金和设备,帮着建清洁能源项目,冬天里不少乌克兰人的家里,就是靠英国送的发电机亮起来的。 它还在本土开了训练营,把 12 万乌克兰新兵教成能上战场的老兵。连武器订单都想得长远,泰雷兹公司接了 5000 枚导弹的单子,却分 19 年慢慢交,既保证乌军有得用,又不掏空自己的产能。 有人说英国是在打自己的算盘,想靠这个稳住欧洲地位。可不管怎么算,它没让 1994 年的承诺变成废纸。对比那些嘴上喊得凶、行动跟不上的国家,英国这份从核裁军到战场支援的坚持,确实硬气。 巅峰时代早过去了,但承诺还在。英国用导弹、粮食和真金白银证明,老牌强国的信用,不是说说而已。

鱼水情哥
这等货色也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