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老师都怕学生,他怎么就敢动手? 最近刷到福建泉州的一个新闻,心里咯噔一下。一个初一男生上课被同桌挠痒痒,老师过来,不是先问情况,而是直接揪耳朵、掐脖子往外推。结果孩子头磕椅子,眉弓裂伤缝了六针。老师一开始还说“皮外伤”,晚上家长找上门,他回了句:“这个是小事情,明天再说。” 这事越想越矛盾。现在都说学生是“上帝”,老师普遍小心翼翼,家长在家管孩子也常压着火气。那这位老师,怎么就敢在课堂上直接动手呢? 他的“底气”,可能真不是校长给的 说实话,现在敢动手的老师真不多了。大家都明白,一旦动手,有理也变没理。那他的底气从哪来? 仔细想想,肯定不是校长或教育局给的——现在哪个领导敢公开支持体罚?他事后先撒谎,看到监控才认账,说明他自己也知道这事不对。 那他的底气是哪来的?我琢磨着,可能来自几种老观念: · 一是那种 “课堂里老子最大” 的权威思想,觉得学生不听话,动手压服是天经地义; · 二是 “我为你好” 的霸道逻辑,不问原因,不服就管; · 三恐怕是习惯成了自然,以前这么干过没出大事,这次也就顺手来了。 “管”与“不管”之间,差的是一点专业 说实话,老师现在挺难的。管严了怕越线,不管又对不起课堂。但这个“度”再难,像新闻里这样——孩子只是在制止同桌,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就动手,显然是越界了。 我认识的一位老教师说过:“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但也不能不管。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错了,而不是让他害怕你这个人。”这位老师的方法,只让孩子感到了恐惧——现在他连学校都不敢去了。 结语:教育的底气,不该是这样 最让人心疼的还是孩子。缝6针的疼会过去,但被老师粗暴对待、还被说成“小事情”的恐惧,可能会在心里留很久。 教育局说要搞师德培训,希望这不只是走个过场。这件事让我们看到:教育者的真正底气,从来不是粗暴的权威,而是那份能把调皮孩子引回正途的智慧与耐心。 爆料 分享今日的感悟 教育 注:取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