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很现实,斯巴鲁基本倒计时了! 2022年,斯巴鲁在中国卖了约1.1-1.2万辆 2023年,斯巴鲁在中国卖了不到1万辆 2024年,斯巴鲁在中国销量仅几千辆 2025财年(2024.4-2025.3),斯巴鲁在中国销量跌至0.3万辆,同比暴跌52.9%,2025年1-9月销量更是低迷到近乎“统计误差”。 作为曾经的“技术控最爱”,斯巴鲁的底子其实相当能打。全球没几个品牌能像它这样,和保时捷一样坚守水平对置发动机技术,全时四驱更是业内标杆,早年在WRC拉力赛上拿过无数冠军。按说这种“里子扎实”的品牌该有市场,可为啥在中国就混到这般田地? 首先,全系进口的身份直接把性价比逼上了绝路。 同样20多万的预算,国产SUV能给你大尺寸中控屏、L2+级智驾和满配舒适性配置,可斯巴鲁森林人不仅内饰简陋得不如10万级国产车,连个像样的车机系统都没有,配置寒酸到让人难以置信。更坑的是,进口身份让它比同级合资车贵出30%以上,维修保养成本更是居高不下,普通消费者犯不着为“看不见的技术”多花冤枉钱。 其次,电动化转型慢得像“龟爬”,完全踩错了中国市场的节奏。 现在国内新能源渗透率都快过半了,斯巴鲁还在死磕燃油车和混动,纯电车型连个影子都见不着。日系车企集体陷在电动化阵痛里,丰田押注氢燃料碰壁,日产三电技术落后,斯巴鲁更是直接躺平,连合作转型都没动静。反观比亚迪、理想这些国产品牌,早就靠电动车横扫市场,斯巴鲁的燃油车优势在新能源浪潮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最致命的是,它给的根本不是中国消费者想要的。 咱们买车看重空间大、配置全、科技感强,可斯巴鲁偏要在“用户感知不到的地方”使劲:强调车身抗扭刚性提升多少,吹嘘四驱系统多强悍,却连轴距都比同级车短5-10厘米,中控屏老旧得像古董。中国市场要的是“看得见的面子”,它却一门心思给“看不见的里子”,需求完全错位,可不就被市场抛弃了? 还有品牌和渠道的双重崩塌。 斯巴鲁的营销向来“隐身”,很多人连它是进口车都不知道,更别说了解它的技术优势了。这些年经销商数量锐减,想买车找不到门店,出了问题维修都麻烦,慢慢就成了边缘品牌。反观国产品牌,线上线下宣传铺天盖地,门店开到家门口,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此消彼长之下,斯巴鲁的存在感自然越来越弱。 其实斯巴鲁的落寞,也是部分日系品牌的缩影。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它们要么固执于旧技术路线,要么转型迟缓,眼睁睁看着中国品牌崛起却无力应对。泰国市场就是最好的例子,日系车份额从90%跌到71%,中国品牌却翻倍增长,全球市场格局都在变,斯巴鲁还守着老一套怎么行? 如今斯巴鲁把重心放在了北美和日本本土,中国市场几乎成了“弃子”。偶尔还能看到老粉为它惋惜,说“懂它的人才知道好”,可懂的人终究是少数。在快节奏的中国车市,不跟上消费者需求,再牛的技术也救不了销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