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大概是闯祸了。以色列总理办公室证实:从加沙拿回的人质尸体,经过法医鉴定后证实,不是被绑架的人质,而是两年前一次军事行动的死者遗体,也就是说哈马斯骗了以色列人。 在加沙的废墟之上,人质遗体已不再是单纯的人道主义悲剧,它已异化为一种复杂的政治与军事“货币”,双方都在利用遗骸问题,构建对自己有利的叙事,将其作为相互攻讦的舆论武器,以色列方面指控哈马斯蓄意欺骗,并公布了无人机拍摄的画面作为证据,画面显示,哈马斯人员涉嫌伪造遗体发现现场,试图蒙蔽前来协调的红十字会。 这一指控因过往的事件而显得更加尖锐,哈马斯曾交还一口棺材,经以色列法医鉴定,内部竟是两年前的遗骸,红十字会随后谴责了哈马斯利用其进行伪装的行为,并声明对此毫不知情。 哈马斯首席谈判代表哈利勒·哈亚则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他表示寻找遗体的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以色列持续的军事行动彻底改变了地形,许多掩埋点已无法定位,部分负责掩埋的人员也在战火中身亡或记忆模糊。 这种责任归属的争论,从遗体问题延伸到了更广泛的军事行动上,以色列指控哈马斯武装向驻扎在拉法地区的以军发射反坦克导弹,哈马斯则暗示可能是其他武装派别所为,但以色列坚称,哈马斯作为加沙的控制者,必须为区域内的一切武装行动负责。 遗骸问题并不止于口舌之争,它直接触发了从军事打击到外交协调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正是将哈马斯在遗体问题上的欺骗行为,作为10月28日下令对加沙发动空袭的直接理由之一。 同时寻找遗体的需求也撬动了复杂的外交与后勤合作,以色列破例允许一名哈马斯成员进入其军事控制区,在汗尤尼斯地区的“黄线”阵地后方协助搜寻,这项工作在以军的严密监督下进行,并得到了红十字会与埃及技术团队的深度介入。 埃及甚至增派了拖拉机和挖掘机等重型设备,以协助挖掘,整个过程背后,是美国、埃及、卡塔尔和土耳其等国的持续斡旋,遗骸的处理,已成为一个可以随时启动或叫停军事与政治议程的关键开关。 在国内人质家属团体向以色列政府、美国及调解方持续施压,他们明确要求,在所有遗体被寻回之前,不应推进和平协议的下一阶段,这股力量,直接对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构成了制约。 遗体的持有与否,也精确衡量着哈马斯仅存的博弈能力与以色列的政治底线,在20名幸存的以色列人质获释后,哈马斯失去了最重要的谈判资本,面对以色列的情报科技监控与已控制加沙53%土地的军事劣势,拖延归还最后十几具遗体,成了其维持存在感的最后手段。 以色列政府发言人肖什·贝德罗西安的表态则十分强硬,她坚称哈马斯清楚遗体的位置,必须归还,以色列更曾威胁,若停火协议得不到履行,将采取包括扩大占领在内的重大安全行动,显示出其不可动摇的底线。 这场博弈的代价是失衡且惨重的,冲突始于2023年10月7日的袭击,导致约1200名以色列人死亡,251人被劫持,作为交换,以色列释放了250名巴勒斯坦囚犯与1718名被拘留者,并交还了195具巴勒斯坦人遗体。 如今在超过68500名加沙人丧生的背景下,博弈的焦点却浓缩在最后的十几具遗体上,包括11名以色列人,当生命的尊严被异化为谈判桌上的筹码,任何形式的停火都将异常脆弱,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不仅是对逝者的告慰,更是对生者世界能否回归理性的严峻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