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稀土,还有核电,美国自己终于尝到了“卡脖子”滋味! 好多人聊中美AI竞争,眼睛都盯在芯片多先进、参数多能打这些表面上,压根没往根上想——再牛的AI,没有稳定电力就是一堆废铁啊! AI那堆服务器、算力中心,24小时不能停,电力一断,数据丢了不说,前期投入全白费,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而能扛住这种“大负荷、不停歇”供电需求的,核电就是最靠谱的底气。 先说说美国那窘境,真是让人觉得又解气又活该,美国全国19%的电力都靠核电撑着,可他们自己根本产不出足够的核燃料,71.7%的浓缩铀都得从国外买,以前三成进口量都来自中国。 更要命的是,他们想搞新一代反应堆,需要的高纯度低浓铀,全世界就中国和俄罗斯能大量生产。 之前俄乌冲突,美国自己作死禁止进口俄罗斯的铀,结果亚利桑那州那个最大的核电站差点就得降功率运行,佐治亚州花250亿美元新建的核电站,因为燃料供不上直接停了,光损失就几十亿。 他们国内的浓缩厂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老设备,根本造不出达标产品,现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核能巨头爱克斯龙都直接给白宫写信,求着解除对中国浓缩铀的进口限制,就怕旗下核电站两年内全停机。 政府虽说拨了27亿美元建浓缩设施,可专家说了,最快2030年才能小规模生产,这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这苦果纯是美国自己作的,冷战后天天搞去工业化,连浓缩铀这种战略资源的产业链都扔了,现在才知道着急,晚了! 再看咱们中国,那真是高下立判,现在咱们在运、在建和核准的核电机组加起来有102台,总装机容量1.13亿千瓦,总体规模直接冲到世界第一了。 光在建的就有28台,装机容量连续18年保持全球第一,这速度谁能比?而且咱们的核电技术早就不是跟着别人跑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都安全运行1000天了,单台机组一年能发100亿千瓦时电,够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百万人口用一年的。 更关键的是,这技术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连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的综合指数都是满分,安全稳定得很,一年能稳定运行快7800小时,压根不用担心断电断供的问题。 咱们核电不光规模大、技术硬,产业链还特别全,“华龙一号”直接带动了上下游近6000家企业,小到零部件,大到核心设备,全是自己能造的,根本不怕别人卡脖子。 现在全世界核准在建、在运的“华龙一号”机组有41台,成了全球最受欢迎的三代核电技术,连国外都抢着用,这实力可不是吹出来的。 2024年咱们核电发了4447亿千瓦时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72%,还等效减排了3.34亿吨二氧化碳,又环保又能打。 这时候再回头看AI竞争,就能明白核电这优势多关键了,AI算力中心是出了名的“电老虎”,一个大型算力中心一年的耗电量,比好多中小城市都多,而且必须稳定,哪怕一秒钟断电都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火电受燃料价格影响大,说涨就涨;水电靠天吃饭,旱季就掉链子;风电太阳能又不稳定,晚上没太阳没风的时候咋办?只有核电,能24小时不间断输出大容量电力,一年到头没多少停机检修时间,正好戳中AI的痛点。 美国现在是又缺核燃料,又搞不出新的核电设施,连现有核电站都快扛不住了,哪来多余的稳定电力支撑大规模算力中心? 反观咱们,核电规模越做越大,技术越来越成熟,发电量年年涨,福建、辽宁这些地方核电发电量占比都超过20%了,完全能撑得起AI发展的电力需求。 更别说咱们核电还在搞供暖、供汽这些综合利用,产业链越做越扎实,成本控制得也好,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优势。 以前美国总想着在芯片这些领域卡别人脖子,现在倒好,自己在核电燃料上被掐住了要害,这简直是现实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他们想补产业链,可哪有那么容易?核电这种重资产、高技术的行业,不是砸点钱就能速成的,咱们可是积累了三十多年的经验才走到今天。 所以说中美AI竞争,别光看那些花里胡哨的参数,咱们手里有稳定的大电力、完整的核电产业链,这才是最硬的底气。 美国现在尝到的卡脖子滋味,就是咱们实力的最好证明。 那些觉得AI只靠硬件的人,真该好好看看——没有电力托底,再先进的技术也白搭,而咱们的核电,就是托住AI发展的那块最稳的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