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对中国如此仇视?国际关系专家直言:中国在能源合作上犯下不可饶恕的原则性错

恰似江楼月 2025-10-30 00:04:48

美国为何对中国如此仇视?国际关系专家直言:中国在能源合作上犯下不可饶恕的原则性错误,直接打破美国全球霸权逻辑,让美国操控能源和金融的筹码彻底失效,这才是美国心生敌意的核心原因! 说起美国对中国的那股子敌意,总让人觉得不光是贸易摩擦或者科技抢跑那么简单。芝加哥大学的约翰·米尔斯海默教授,这位国际关系领域的现实主义大牛,直截了当地点破了要害:中国跟俄罗斯在能源上的那点合作,在华盛顿眼里就是犯了大忌,直接戳破了美国人赖以维持全球老大的那套把戏。米尔斯海默的进攻现实主义理论讲得明白,大国之间谁也不服谁,实力就是一切。美国人这些年总想通过能源和金融这两张王牌,操控世界格局,可中国这一手务实操作,让他们的算盘全落空了。这不是什么道德高地问题,纯属利益博弈,赤裸裸的。 长期以来,美国把全球能源市场当成自家后花园,通过掌控石油美元体系和能源供应链,来左右各国经济命脉。想想看,美元是国际贸易的硬通货,尤其是石油交易基本都用美元结算,这就等于美国手握印钞机,能随时通过油价波动或者金融制裁,卡住对手的脖子。俄罗斯作为能源出口大国,本来就是美国眼中的刺,特别是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西方一波波制裁直奔能源领域,意图切断莫斯科的财政血脉,让它在国际上喘不过气。欧洲国家跟着美国走,减少俄气进口,转而买美国液化天然气,价格高得离谱,但这正是华盛顿的如意算盘:一边削弱对手,一边推销自家产品,顺带强化盟友对美国的依赖。金融上更狠,SWIFT系统一卡,资金链就断,伊朗、委内瑞拉这些国家尝尽苦头。米尔斯海默在多部著作里反复强调,这种结构性的控制是美国维持单极霸权的基石,谁敢动摇,谁就是头号威胁。 中国呢?没按美国剧本走。2014年,中俄敲定“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协议,总价值4000亿美元,每年380亿立方米天然气直供中国。这条管道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气田起步,穿越冻土带,2019年底正式投产,第一年进口量就达41亿立方米,到2023年已经超合同执行,2024年更翻倍增长。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收入稳稳的,没因为西方制裁崩盘。2022年乌克兰局势升级,欧盟禁运俄气,价格飙到每百万英热单位80美元以上,德国企业叫苦不迭,可中国这边进口量不降反升,日均俄油150万桶,LNG船队络绎不绝。为什么?中国是全球最大能源进口国,工厂运转、城市供暖全靠这个,多元化来源是硬需求。结果呢,俄罗斯经济缓冲住了,2023年GDP增长3.6%,能源出口占财政收入40%以上,全靠东方市场顶着。米尔斯海默在2024年10月访华时讲过,这套中俄能源对接,不是什么战略联盟那么夸张,而是纯经济互补,可在美国人看来,这就是釜底抽薪,让他们的制裁武器钝化了。 更要命的是,这不光是经济层面的戳破,还直击金融霸权的软肋。过去,美国靠能源贸易绑定美元地位,全球80%的石油用美元结算,美联储一加息,油价跟着动荡,发展中国家就得捏鼻子认栽。中国推动人民币结算,中俄能源贸易中卢布-人民币模式占比越来越高,2024年已超50%。这等于在美元墙上凿了个洞,其他国家看着眼热,印度、巴西这些新兴市场开始试水去美元化。米尔斯海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里分析过,大国崛起必然挑战现有霸主,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就知道中国会来这一手,可他们当初还傻乎乎地拉中国入世贸,帮着养虎为患。 现在后悔了,敌意升级,从贸易关税到科技封锁,全是补救招数。但能源这块,补救不了,因为管道一建就是30年长约,锁死了市场份额。2025年9月,中俄又签“西伯利亚力量2”框架协议,预计年供500亿立方米,从亚马尔经蒙古走,投资1360亿美元,虽说价格和灵活条款还在谈,运营得等到2031-2032年,但这信号够明确:俄罗斯的欧洲市场丢了,东方大门越开越大。 美国国务院一看,急眼了,最近又对俄石油巨头卢克石油和罗斯石油加码制裁,禁止中国国企进口,商务部官员直言这是为了“能源安全”。可中国企业聪明,绕道第三方船只,继续买折扣油,2025年10月进口不减反增,这让华盛顿的金融杠杆彻底失灵。 说白了,美国的敌意核心,就在于中国这步棋让他们的全球操控逻辑崩盘。米尔斯海默在采访中反复说,美国不是因为人权或者民主才针对中国,那都是幌子,本质是怕丢掉区域霸权。亚洲是美国后院,中国海军现代化,南海巡航常态化,台湾海峡的军演让五角大楼睡不着觉。

0 阅读:0
恰似江楼月

恰似江楼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