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式宣布了! 10月29日,中粮集团宣布采购18万吨美国大豆,12月和明年1月装运,这是中国数月来首次采购美国大豆。 说出来可能没人信,这单看似普通的采购,背后藏着近半年来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激烈博弈。自今年5月起,中国市场上几乎见不到美国大豆的影子,这是近30年来头一回出现这种情况,美国豆农的日子简直愁云惨雾。 中国对大豆的需求有多迫切?2024年一年就进口了1.05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83.57%,咱们吃的豆油、喂牲畜的豆粕,大多得靠进口撑着。 别觉得1.05亿吨只是个数字,换算成咱们日常生活里的东西,你就知道这需求有多实在。超市货架上的桶装豆油,十桶里有八桶的原料来自进口大豆;菜市场里卖的猪肉、鸡肉,背后喂的饲料里豆粕占了不小比例。说白了,大豆这东西早不是可有可无的农产品,而是牵着咱们餐桌稳定的关键一环。 可正是这种高需求,过去常被人当成软肋。之前美国不少农产品商,仗着咱们需要大豆,要么在价格上坐地起价,要么借着贸易政策搞附加条件,总想着用大豆拿捏咱们。但今年5月开始的断供,其实是咱们亮明态度——需求再大,也不能没有底线,贸易得讲公平,想拿大豆当筹码,门都没有。 这半年里,咱们也没闲着。一边减少美国大豆进口,一边抓紧找替代方案:从巴西、阿根廷多买大豆,还在国内推进大豆扩种计划,东北不少地方把原来种玉米的地改种大豆,就是想一点点降低对外依存度。毕竟把饭碗的关键部分攥在别人手里,总不是长久之计,咱们得自己给自己留条后路。 现在中粮突然采购18万吨美国大豆,也不是服软,而是从实际需求出发。眼看年底到了,饲料厂要备货,食用油企业也得保证供应,这时候采购是为了稳住国内市场,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而且这18万吨,跟咱们一年1.05亿吨的进口量比起来,连零头都算不上,既能解当下的急,又不会让对方觉得咱们离不开他们。 说到底,这单采购背后,是咱们在需求和底线之间找平衡——既要满足老百姓的餐桌需求,又不能在贸易博弈里吃亏。往后啊,咱们对大豆的态度只会更清醒:该买的买,但绝不受制于人;该补的短板抓紧补,总有一天能把大豆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中美大豆 中国大豆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