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29日晚发表杨丹旭的评论:“无论是中国官方还是民间,似乎已经

墨韵兰亭 2025-10-30 11:59:09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29日晚发表杨丹旭的评论:“无论是中国官方还是民间,似乎已经形成一个新的底线共识:来自美国的外部压力,不再是短期变量,而是中国长期发展方程式中的一个恒定参数。这样的认知下,中国会更积极地做大国内经济,拓展美国以外的市场,更坚定地推进科技自主可控。”   美国这股劲儿可不是临时起意,他们的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都明着说了,中国是他们“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比冷战时的对手还难对付。而且他们的套路早就固定了,芯片领域故意断供,连光刻机上的小零件都卡着不给;贸易上抡着关税大棒,还逼着盟友跟中国“脱钩”、断供应链;科技上搞“实体清单”,上千家中国企业都被盯上了。   更关键的是,这不是哪届美国政府一时兴起,是他们把遏制中国写进了国家安全战略里,摆明了要跟咱们打“持久战”。这就像种地遇到连年干旱,光抱怨天没用,得赶紧挖水渠、修水库,自己想办法应对。   中国的第一招,就是把家里的“底子”打扎实。以前总说消费是经济的“稳压器”,现在这“稳压器”越来越靠谱了。2025年前三季度,消费对GDP的贡献率都冲到53.5%了,比去年整整高了9个百分点,这数可不小。   为啥大家这么能花?看看身边就知道,汽车、家电搞以旧换新,这政策一发力,半年就带动了1.6万亿的销售额,比去年一整年都多。线上购物就更不用说了,年轻人在直播间抢家电,大爷大妈用手机买新鲜菜,连那些大牌奢侈品都得降价抢市场,像Burberry、COACH在唯品会上打两三折,95后照样买得欢。大家心里也有数,一边存钱防着万一,一边该花的也不省着,这国内消费的潜力,根本藏不住。   光靠家里的市场还不够,海外的“朋友圈”也得做大。美国不是想把咱们挤出市场吗?咱就去别的地方找生意做。RCEP这步棋下得真不错,2024年这区域里的贸易额就到了5.83万亿美元,占全球快三成了,比欧盟内部的交易还多。   中国和东盟的贸易更火,一年下来就有7万亿人民币的交易额,像老挝、柬埔寨这些新兴市场,跟咱们的贸易增长都超20%了。拿汽车出口来说最明显,2024年咱们卖了585.9万辆车,其中新能源车就有128.4万辆,那些能跑远路的插混车在国外特别抢手,销量直接涨了1.9倍。这就跟开店似的,被隔壁邻居挤兑了,转头发现整条街都是新客户,生意反倒更火了。   最核心的还是得让科技“自己硬起来”。以前芯片被卡脖子的时候,不少人都慌过,现在慢慢缓过来了。华为搞出了超节点架构,把几千张芯片拼起来变成“超级计算机”,百万卡集群的算力底座全是咱们自己能控制的;中科曙光的超算也从“能用”变成“好用”,靠改架构绕开了硬件的限制。   政策也跟上了,《算力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一出来,企业创新就更有方向了。这背后都是无数工程师熬出来的,就像老一辈说的“别人不给的,咱自己造”,现在国产算力已经形成了“有需求就拉着创新跑”的好循环,越用越顺手。   其实美国自己也头疼得很,搞“脱钩”让国内物价涨得厉害,老百姓买东西更贵了;还到处挑事花钱,国内贫富差距大、枪支暴力这些问题根本没人管。反观中国,把压力变成了动力,消费撑起了经济的半壁江山,海外市场到处开花,科技突破也不停冒头。这就是老话说的“生于忧患”,太舒服了容易松懈,碰到风浪反而能逼出真本事来。   现在没人指望压力突然消失了,大家更关心怎么把日子过好、怎么把技术搞强。RCEP预计到2030年能帮全球增长32.7%,国产算力还在升级,新能源车也卖得越来越远。这些实打实的进展都说明,只要咱们自己稳住节奏,把“内功”练扎实了,再大的压力也能变成发展的台阶。

0 阅读:0
墨韵兰亭

墨韵兰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