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么一闹,在全世界一喧哗,现在都知道了,原来是8月15日无条件投降,9月2日递交了投降书。日本越闹腾,越说明戳到了它的痛处。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这在国际上就是无条件投降的铁板钉钉。公告里清清楚楚,日本得无条件缴械,接受盟军占领,解除军国主义武装。可日本那边呢,从8月10日就通过瑞士渠道提条件:保留天皇制,让自己审判战犯啥的。美国国务院只口头答应了天皇那一条,其他全给毙了。9月2日,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签字,麦克阿瑟将军当场宣读条款,强调无条件接受占领和追究战犯责任。这不是什么“终战圣断”,而是彻底败局。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从1946年到1948年审了28名甲级战犯,东条英机他们7个被绞刑,铁证如山,从南京大屠杀到慰安妇制度,全是日本军部一手导演的暴行。说白了,日本当局从那时候起就爱玩文字游戏,叫“终战”不叫“投降”,教科书里淡化侵略,靖国神社还供着战犯牌位,这套把戏玩了80年也没腻。 今年这80周年,本该是日本低头认错的好时机,可石破茂的表态又半吊子。8月15日,他在日本武道馆的仪式上,站在天皇夫妇旁边,说战争是“错误”,得“反省”并“铭记教训”。这词儿自2012年安倍晋三之后,就没在首相致辞里出现过,算是个小突破。但他没发正式的“首相談话”——那种内阁决议的官方文件,而是个人见解。结果呢,9月3日过去也没动静,到10月10日才补上这份迟到的“战后反思谈”。里面提了检讨战前体制,说议会失职,陆海军为预算内斗,财政崩盘还硬挺。可核心呢?侵华罪行、慰安妇、细菌战这些,日本受害国最关心的,一笔带过。观察者网分析,这谈话像在警告谁,历史认知的矛盾别再闹大。欧盟新闻网报道,石破这是13年来头一遭用“悔恨”,但中韩专家直摇头,说光反省不认加害,等于空谈。 日本国内的反弹更热闹。右翼团体一听“反省”,就觉得天塌了。8月15日当天,靖国神社外几千人聚集,小泉进次郎带头参拜,路透社说这神社供着14个甲级战犯,亚洲邻国一看就来气。石破茂自己呢,早先3月份就决定不发80周年谈话,8月5日日媒爆料,他还想把“终战纪念日”改成“战败日”,结果触了保守派的霉头,赶紧缩回去。这改名建议本意直面历史,可日本自民党内老家伙们不干,怕丢了“受害者叙事”的遮羞布。南华早报说,日本政客担心他在联合国大会上再来一篇更彻底的道歉演说,那可不得了。想想看,日本战后三种历史叙事:一是“昭和圣断”美化投降,二是“唯一核爆受害国”抢受害者帽子,三是淡化侵略推卸责任。中国社科院的文章点破,这80年,日本右翼修正主义抬头,历史教育缺失,年轻人对南京大屠杀啥的知之甚少。 放眼全球,这事儿戳中了日本的痛处,也让大家重温投降的严酷真相。波茨坦公告是中美英三巨头定的调,日本签字后,盟军占领了四年,麦克阿瑟改革宪法,废除军国主义,天皇成象征。可日本呢,总想翻旧账。香港01分析,从冷战反共堡垒到印太战略遏华,美国一直拉日本当马前卒,但历史账得自己算。BBC报道,香港老人还在追讨二战军票赔偿,日本政府拖着不认。德国之声说,80年后,日本右翼否认主义泛滥,中韩要求正视暴行,以免历史重演。王毅部长8月15日重申,日本若不彻底清算军国主义,就别想在亚洲站稳脚跟。台湾地区这边,赖清德的“终战”表述被郭正亮批成丢脸,岛内舆论分化,暴露了历史认知的裂痕。 这闹腾越来劲儿,越显日本骨子里的不服气。石破茂上台时标榜“地方创生”和防务改革,可历史这关卡不住。10月12日的中華網文章说,他这份迟到谈话,像是卸任前的最后一搏,想在国际上刷点分。可惜,全球不买账。PBS报道,日本年轻人对战争记忆淡化,80周年之际,东京街头追悼活动冷清,更多人关心经济衰退和日元贬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9月3日在北京举行,展示军事实力,正好对标日本的9月2日签字日。这对比多扎心,日本越回避“无条件投降”,越让邻国警醒:历史不是儿戏,得用事实说话。 说到底,日本这80年,经济起飞了,军事也想翻身,但历史包袱甩不掉。远东法庭的判决书摆在那儿,300多万战死者的遗骨也埋在海外,从菲律宾的巴丹死亡行军到中国东北的731部队,罪证铁板。石破的“反省”听着新鲜,可落实呢?教科书还得改,靖国神社还得关,赔偿还得谈。全球舆论一闹腾,日本的痛处就藏不住了。8月15日广播那段录音,现在网上到处是,裕仁天皇沙哑的声音宣告败局,9月2日签字的照片,黑白分明。这事儿告诉我们,历史真相经得起折腾,越是戳中要害,越得直面。邻国们等着看,日本啥时候能真正低头,别再玩虚的。否则,这喧哗还会继续,全球的目光只会更尖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