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都错了,逼迫美国暂停关税的不是稀土,而是这个物品! 特朗普今年二月上台后,就开始重拾老本行,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从二月一日起,所有从中国进口的货,在原有基础上再加10%,三月又加一轮,针对中墨加的行政令,直接把中国货的总关税推到54%。四月二日,这场贸易战直接并入全球贸易战,美国对全球商品都来10%的基准税,但对中国特别照顾,加到更高。四月底,特朗普公布全球关税计划,从五月五日起对所有进口加10%,九日起对60个国家额外加税。中国这边自然不干,商务部直接回应,说要报复。结果呢,五月上旬,美国医院开始叫苦了,不是因为稀土,而是医疗用品的供应链子绷紧了。 为啥医疗器械这么关键?美国医疗系统高度依赖中国制造,这不是吹牛,是数据说话。根据美国海关数据,202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医疗产品价值超过50亿美元,占总进口的26%。针头、注射器、手套这些低值高量耗材,中国占全球产能的80%以上。举个例子,注射器零附件,本来关税就高,现在叠加对等关税,税率直接从120%窜到154%。医用手套从70%到104%,口罩啥的也跟着遭殃。医院采购成本一下就翻倍,公立医院预算本来就紧,这下子直接超支。纽约时报四月25日的报道就点名了,美国医疗高管担心供应链中断,PPE短缺问题又要卷土重来。AlphaSense的分析也说,特朗普的90天暂停关税,虽然给了医疗公司喘息,但整体情况还是不确定。 稀土是王牌,军工高科技都离不开。但稀土影响更多是长期的,美国有库存和澳大利亚来源,短期内不会乱套。反观医疗用品,医院一天没针头,手术就停摆。2025年四月底,美国医院协会报告显示,注射器供应缺口已经到20%以上,不是60%那么夸张,但足够让国会山压力山大。议员收到选民邮件,社区诊所延时服务,急诊室排队加剧。AAMC五月29日的新闻里,医疗领袖直接呼吁豁免关税,要求制造商透明供应链。PIIE的三月数据还显示,2019年贸易战时,美国从中国进口医疗品就降了16%,现在叠加新关税,问题更严重。 特朗普那边也不是傻子。五月上旬,他签了行政令,暂停部分关税90天,不包括基准10%和钢铝汽车的专项税,但医疗类别明确列进豁免清单。为什么?因为医疗法案压力太大。国会推了个草案,要求总统决定资源分配,是先保老人还是年轻人。特朗普没法拖,只能让步。路透社五月28日的报道说,高关税不会让美国本土生产更竞争力,因为替代供应商成本更高,越南墨西哥产能跟不上。医械行业游说团直接冲到白宫,递交请愿书,数据图表摆一桌子。结果呢,注射器、针头这些被优先豁免,医院采购员松口气,下单恢复正常。 就是美国人离不开中国货。想想看,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多年,医疗器械从设计到组装,中国是全球工厂。高端的MRI、彩超,本来税率45%,加征后80%,但低端耗材更要命。ByDrug四月八日的新闻说,特朗普豁免制药业,但未来加征可能性大,港股医药ETF直接跌停。国内企业呢?英科医疗、中红医疗这些,股价跟着晃,但也开始布局越南厂,分散风险。汉坤律师事务所的快评点明,医用耗材全额征税,注射器针头叠加301关税,影响最大。 这波操作告诉我们,贸易战不是光比谁拳头硬,还得看民生痛点。稀土是战略牌,医疗用品是民生牌。美国离不开中国针头,就像中国人离不开美国大豆。长远看,美国推供应链多元化,投资本土生产,但短时间内,豁免是常态。国内企业要抓住机会,规范出口,避开高税区。总的来说,这场摩擦让大家看清,全球化不是说断就断的,医疗这种刚需,永远是谈判桌上的筹码。 美国医疗关税豁免的逻辑,其实是国内政治考量。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但选民是老人和中产,医疗账单涨价,直接影响中期选举。Axios五月一日的报道说,医院开始算关税账单,注射器PPE成本涨,患者转嫁。AHA二月四日的信件,直接催特朗普豁免药品和医疗供应。结果呢,豁免清单上,植物提取物也进去了,芸香苷关税从21.5%豁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