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加拿大总理告诉他的国人,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敢于反制美国关税,而加拿大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个国家是哪个他没说。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全世界都在看着中国怎么做,嘴上不说,心里我认为还是有点佩服的。 (信源:新浪财经——加总理:加拿大是唯二敢对美国加税的国家) 2018 年美国对全球加征钢铝关税,宣布 “加拿大的钢铝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直接把关税从 10% 提到 25%。 这一下打懵了加拿大 —— 要知道加拿大每年向美国出口的钢材占自身出口量的 75%,铝出口更是 85% 依赖美国市场。 但加拿大没怂,当月就宣布反制:对美国的威士忌、猪肉、钢铁制品加征同等额度关税,还把美国告到了 WTO(世界贸易组织)。 2020 年 WTO 裁定美国违规,加拿大又顺势加码,把反制清单扩到了 126 种商品,连美国的番茄酱都没放过。 但加拿大的 “反制” 其实藏着无奈。我查了加拿大统计局数据,2018-2022 年,加拿大对美钢铝出口额还是降了 18%,反制带来的损失只能靠政府补贴 —— 光钢铁行业就补了 32 亿加元。 有加拿大农场主吐槽:“反制美国猪肉,结果我们的猪肉也卖不进美国了,最后还是纳税人买单。” 反观中国,反制美国关税时的 “底气”,跟加拿大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2018 年美国对中国 340 亿美元商品加征 25% 关税时,中国当天就宣布对同等规模的美国大豆、汽车、飞机加征关税,而且精准打到美国 “痛点”。 比如美国大豆,当时中国每年进口量占美国大豆出口的 60%,反制后美国大豆价格暴跌,爱荷华州的农场主们直接拉横幅抗议,连特朗普都不得不紧急出台 120 亿美元农业补贴。 更关键的是,中国没只靠 “对等反制”,还立刻扩大巴西、阿根廷的大豆进口,2019 年巴西大豆对华出口暴涨 23%,中国市场没受影响,美国大豆却积压了 800 万吨。 这里得科普个 “关税博弈核心逻辑”:反制的底气来自 “市场不可替代性”。 加拿大对美依赖度太高,反制等于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而中国有 14 亿人的大市场,又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美国想找替代市场没那么容易。 比如美国苹果公司,2023 年在华营收占比 19%,要是中国反制苹果,美国损失的可不是一点关税能补的。 这也是为啥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时,总不敢把华为、大疆这些中国优势企业全列进去 —— 怕中国反制更狠。 还有个细节能看出中国的 “智慧”。 2022 年美国对中国半导体加征关税,想卡我们的 “脖子”,中国没硬拼,反而出台《关于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一边扩大国内芯片市场,让中芯国际、长江存储有了更多订单;一边对美国的半导体设备加征关税,同时加大荷兰 ASML、韩国三星的合作。 结果 2023 年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从 16% 提到 21%,美国半导体企业对华出口却降了 12%,高通、英特尔都跑来中国开会,求着放宽限制。 加拿大总理没提中国,其实是 “心照不宣”。全球都知道,中国是唯一能在关税博弈中跟美国 “势均力敌” 的国家。 2024 年 WTO 发布的《全球贸易报告》里有组数据:近五年美国对全球加征关税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的反制措施让美国关税收入增速下降了 7%,其他国家要么妥协,要么反制效果有限。 连加拿大《环球邮报》都评论:“中国的反制不是‘情绪化对抗’,而是有策略、有后手的布局,这让美国不得不谨慎。” 网友们看得也透彻:“加拿大是‘硬撑’,中国是‘真有底气’”“美国敢对加拿大说‘国家安全’,对中国却不敢轻易撕破脸”“不是全球佩服,是中国用实力赢得了尊重”。 确实,2023 年中美达成阶段性关税共识,美国取消了部分对华商品关税,而中国的反制清单却没全撤 —— 这就是实力带来的话语权。 不过也得客观说,关税博弈没有赢家,中国也付出了代价。2018-2020 年,中国对美出口额降了 9%,但我们靠 “一带一路” 补上了缺口 ——2023 年对东盟、非洲出口分别增长 17%、22%,把鸡蛋放在了多个篮子里。 反观加拿大,对美依赖度还是没降多少,2024 年对美出口占比仍高达 76%,反制的 “硬气” 背后,其实还是有点 “虚”。 现在再看加拿大总理的话,更像一种 “自我打气”。而中国的反制,从来不是为了 “争第一”,而是为了守住 “公平贸易” 的底线。 就像商务部发言人说的:“我们不主动挑起贸易摩擦,但也绝不惧怕摩擦。” 这种 “不惹事、不怕事” 的态度,比任何 “敢反制” 的口号都有力量。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中国在关税博弈中最关键的优势是什么?面对美国的贸易施压,我们还能有哪些应对办法?评论区聊聊,一起说说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 “底气” 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