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河期的大气候,导致中国一个朝代很难突出300年!明朝最惨,小冰河期长达几十年

承影简史 2025-10-31 18:03:15

小冰河期的大气候,导致中国一个朝代很难突出300年!明朝最惨,小冰河期长达几十年! 小冰河期是中国古代王朝难超300年的关键推手之一,而明朝刚好撞在最狠的那段冷期上,惨得没话说。 咱先搞明白什么是小冰河期,不是说冬天比平时冷点,是整个地球气温大范围、长时间往下掉,中国这边学界都叫它“明清小冰期”,从明朝初年一直持续到清朝中叶,差不多四百年光景。 但明朝最倒霉,正好赶上17世纪那波最冷的,足足几十年冻得人喘不过气,专家们研究过,那会儿全国平均气温比现在低一两度,看着不多,可对靠天吃饭的古代农业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冷到啥程度?说出来你都不信,南方的福建六月能下霜,江西金溪六月飘雪,这在现在想都不敢想。 江南的吴江运河,冬天冻得结结实实,冰厚三尺多,得壮汉凿冰才能行船,一天就走个三四公里。 北方更别提了,北运河一年封冻一百一十多天,比上世纪五十年代最冷的冬天还长一个月,连长江都有结冰的记录,你说邪乎不邪乎。 冷只是表象,饿肚子才是真要命,古代中国全靠种地吃饭,气温一降,降雨也跟着乱套,北方连年大旱,南方要么涝要么冻。 有研究说华北气温每降1℃,粮食亩产就掉10%,明朝那几十年冷下来,地里的庄稼根本长不成。 陕西、山西这些地方连续十几年大旱,庄稼全枯死,最后闹到人吃人的地步,连南方温暖地带都遭了殃,江西的柑橘本来是贡品,全给冻死了,橘农再也不敢种;广东、福建下雪,牲畜冻死一大片,老百姓连点肉星子都见不着。 粮食一少,连锁反应就来了,首先是朝廷没钱,老百姓自己都不够吃,哪儿还有粮食交税?国库空了,军饷发不出来,士兵饿着肚子怎么打仗?边防先垮了。 北方的游牧民族更惨,草原全冻硬了,草长不出来,牛羊大批饿死,他们没法活,只能往南抢,后金就是这么一步步打进来的,这哪儿是打仗,简直是被逼得没办法的生存迁徙。 内部更乱,老百姓饿急了就得起事,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一开始哪是想造反,纯粹是饿怕了,跟着他们有口饭吃,队伍越拉越大。 更要命的是瘟疫,大旱之后必闹蝗灾,蝗灾之后就是鼠疫,病菌跟着流民到处传,1643年北京大瘟疫,城里死了五万多人,守城的士兵死了九成,到最后李自成打过来的时候,北京城根本没人守,明朝就这么亡了。 你再回头看,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没一个超过300年的,西汉210年,唐朝289年,明朝276年,全卡着点。 这根本不是巧合,全跟小冰河期的气候波动对上了。汉末黄巾起义,正好赶上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黄巢之乱,又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明清交替,就是第四次。 农业社会扛不住这种长期的气候灾难,气温一降,粮食减产,社会矛盾就爆发,王朝也就撑不住了。 当然不是说气候是唯一原因,明朝自身问题也不少,权贵贪腐、官僚没用、科举僵化,这些都是毛病。但小冰河期是把这些毛病放大一百倍的催化剂,本来朝廷还能勉强维持,一遇上几十年的极端天气,粮食崩了、财政崩了、人心崩了,再怎么救都没用。 清朝后来也经历小冰河期,但因为从美洲传进来土豆、玉米这些耐寒的作物,虽然产量不算高,好歹能多养活点人,才没像明朝那么惨。 所以说啊,古代王朝的命数真跟天有关,小冰河期这玩意儿就是悬在头顶的剑,每隔几百年落下来一次,谁赶上谁倒霉。 明朝刚好撞在最狠的那一次,几十年冷得没喘气,粮食绝收、瘟疫横行、外敌入侵、内乱不止,换哪个朝代都扛不住,这真不是皇帝努力就能解决的,纯粹是老天爷不给活路,惨得让人心疼。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明朝小冰河时期》

0 阅读:0
承影简史

承影简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