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矛盾积怨到生死相向:一罐被投毒的麦片,如何毁掉两个硕士生? 那罐放在宿舍桌上的麦片,看起来和别的麦片没什么不同。谁也没想到,里面掺进了能致命的秋水仙碱。更没想到,往里面投毒的,是每天同住一个屋檐下的同学。 最近,湘潭大学那起宿舍投毒案有了最终结果:罪犯周立人被依法执行死刑。消息传来,很多人心里沉甸甸的。 事情其实不复杂。周立人和室友张某某、周某某,都是2022级硕士生。他们像很多宿舍同学一样,会因为一些生活琐事闹矛盾。你嫌我吵,我嫌你乱,这些在很多宿舍都发生过。通常,要么有人忍一忍,要么有人申请调个宿舍,事情也就过去了。 但周立人选择了另一条路。 今年1月,他从网上下载了关于秋水仙碱的资料——这是一种有毒物质,他大学本科的专业正好接触过。然后,他买了这种粉末,藏在衣柜里。 3月到4月,他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当周立人得知两个室友向学校要求把他调出宿舍后,他把毒投进了两人共食的那罐麦片里。 4月7日,张某某吃了麦片后呕吐不止,去医院治疗。周立人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却选择了隐瞒。6天后,张某某抢救无效去世。医生诊断:急性秋水仙碱中毒导致器官衰竭。 而另一位室友周某某,因为没吃那些麦片,躲过一劫。 法院的判决书中写道,周立人“犯罪动机卑劣,主观恶性极深”。这话很重,但想想整个过程——从下载资料、购买毒药、投毒,到看着室友毒发却隐瞒真相,再到案发后试图销毁证据,这一连串行为确实让人不寒而栗。 最让人感慨的是,周立人是个硕士生。他学到的知识,本该用来建设社会、帮助他人,却用在了最极端的方式上。知识从来都是力量,但这力量往哪里使,全在人的一念之间。 然而,当我们复盘整个事件,会发现一条清晰的、却本可被斩断的链条:琐事争执 → 积怨加深 → 调寝激化矛盾 → 预谋犯罪。前三个环节,在无数宿舍里都可能上演,但为什么在这里滑向了万劫不复的第四环?除了个人极端的性格,我们的宿舍矛盾调解机制是否足够灵敏?当学生出现明显的行为异常或购买危险品时,是否有预警系统?这不仅是两个人的悲剧,更是一次对高校精细化管理与生命教育的沉重拷问。 这起悲剧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 处理矛盾有很多方式,最不该选的就是走极端; · 集体生活需要互相包容,实在相处不来,分开住就好; · 专业知识是一把双刃剑,握刀的手必须有良知掌控。 两个年轻人,一个永远失去了生命,一个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两个家庭也就此破碎。如果当初任何一个环节能有所不同——如果能多一点沟通,少一点积怨;如果能及时找老师调解;如果投毒的那一念没有变成行动……可惜,人生没有如果。 宿舍矛盾,很多过来人都经历过。现在回想,那些曾经觉得天大的事,其实睡一觉就好了。毕业多年后,谁还记得谁把袜子乱放、谁深夜敲键盘太响呢? 一罐麦片,两条年轻生命的逝去,留给我们的除了叹息,更是对如何做人、如何处世的思考。知识很重要,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懂得生命的重量,以及,构建一个能让怨气及时疏导、不让恨意滋长蔓延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爆料 分享今日的感悟 教育 注:取材网络,如有侵权和不实之处,敬请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