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荷兰突然正式宣布 2025年10月31日,荷兰正式启动2025年光刻机出口新规,核心内容包括禁止ASML向中国出口NXT:1970i、1980i等量产型DUV设备,同时扩大管制范围,限制与中国在半导体敏感领域开展新合作。 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管制风暴,实则已酝酿多年。早在今年1月,荷兰政府就已放出风声,宣布从4月1日起扩大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新增特定测量设备等多项技术。九个月后的今天,靴子终于落地。 荷兰人的动作绝非孤立事件。大西洋彼岸的影子若隐若现,从阿斯麦到安世半导体,荷兰在配合美欧对华行动方面主动性不断增强。有法庭文件明确显示,美国曾直接施压荷兰方面,要求撤换安世半导体的中国领导层。 半导体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安世半导体这家在荷兰的中资企业,已然成为地缘政治的角力场。荷兰政府以存在经济安全风险为由介入其经营,甚至启用冷战时期的《货物供应法》进行“接管”,这种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经营的举动在欧洲几乎没有先例。 全球汽车产业正在为这场政治博弈付出代价。安世半导体生产的芯片对汽车组装至关重要,其芯片供应停滞已导致本田公司暂停了在墨西哥的汽车生产。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警告,成员企业的芯片库存只能维持几周。 中国市场的反击来得迅速而精准。面对断供,安世中国打出“内循环+人民币结算”组合拳,国内市场供货,境内交易强制使用人民币,打破了半导体行业美元结算的惯例。 稀土,这张王牌终于亮出。自2025年12月1日起,中国将对钬、铥、镱等关键稀土元素实施出口管制。每台EUV光刻机要消耗上百种稀土相关组件,从原料到加工全程绕不开中国产业链。 国产替代的步伐正在加快。上海已造出国产DUV光刻机,虽然与最先进型号有代差,却是从无到有的突破。在半导体领域,自主创新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的必然。 荷兰政府的处境愈发尴尬。为迎合美国,不惜牺牲本土利益——阿斯麦30%的出口额来自中国。这种技术民族主义碾压商业理性的做法,最终只会反噬自身。 全球化不是排除他国,而是构建韧性体系。技术冷战没有赢家,合作才是出路。中国的“精准反制+自主创新”双轨策略,既捍卫自身利益,又为全球供应链稳定留下对话空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用户47xxx29
荷兰强盗找死,死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