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对在华工厂供应晶圆!荷兰安世半导体给客户发函:给中方一点颜色看看! 10月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1-01 22:30:24

暂停对在华工厂供应晶圆!荷兰安世半导体给客户发函:给中方一点颜色看看! 10月29日,安世半导体的临时荷兰CEO宣布“安世半导体已暂停向其中国封装厂供应晶圆。”他表示这一措施已经自10月26日起开始实施。安世半导体在中国工厂的晶圆供应,一般是由其在德国汉堡和英国曼彻斯特的工厂提供。 信函中指出,这一决定是“中国工厂最近未能遵守总部规定的直接后果”。 只能说荷兰安世半导体这波操作就是想摆摆 “技术大佬” 的谱,拿晶圆当筹码给中方来个下马威,可仔细扒开内情,更像一场没算明白账的自导自演,连自家的产业链都给捆进去了。 先得说说这安世半导体的底子,它可不是根正苗红的荷兰本土企业,2019 年就被中国的闻泰科技花了几百亿真金白银全资收购了,典型的 “中资控股、欧洲设厂、中国造” 的路子。 这些年靠着中国市场的加持,安世在车规级芯片领域混得风生水起,全球汽车晶体管和二极管市场 40% 的份额都攥在手里,算得上是行业里的 “隐形大佬”。 但架不住地缘政治的风一吹,荷兰政府突然就坐不住了,2025 年 9 月底硬是搬出 1952 年冷战时期的《商品供应法》,把安世的资产冻结、股权托管,还把中方任命的 CEO 张学政给停了职,转手派了个德国籍临时 CEO 来掌舵,这波 “翻旧账” 的操作,连欧洲媒体都觉得是 “史无前例的紧急措施”。 新官上任的临时 CEO 倒是 “听话”,10 月 26 日就急着断供,声称中国工厂 “不遵守总部规定”,可谁都清楚,这不过是个摆上台面的借口。 安世的晶圆主要从德国汉堡和英国曼彻斯特的工厂运过来,但真正的核心在东莞 —— 那里的封装厂承担着全球 70% 的封测产能,换句话说,全球每十颗安世芯片,有七颗要在中国完成最后一道关键工序。 荷兰方面以为掐住晶圆供应就能拿捏中方,却忘了自己的命脉早跟中国产能绑在了一起,这操作跟 “攥着自己的鞋带想把自己提起来” 没两样。 断供的后果很快就显现了,但遭殃的可不是只有中国工厂。安世的芯片看着不起眼,却是汽车的 “神经末梢”,一辆普通汽车得用五百颗左右,电动车更是要三千多颗,全球前十的车企里有七家都靠它供货。 断供才一周,本田墨西哥的工厂就直接停产,日产的库存只够撑到 11 月初,连奔驰找遍替代供应商都没着落。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急得跳脚,测算下来要是断供持续到年底,德国汽车产量得降 5% 到 7%,每天损失就得四千多万欧元,这哪是给中方颜色看,分明是往自家汽车业的脚背上砸石头。 更讽刺的是,荷兰政府喊着 “保障欧洲供应链安全” 的口号,却把最关键的制造环节给逼到了对立面。安世中国也没坐以待毙,直接宣布独立运营,拒绝执行总部的非授权指令,还开始找国内的晶圆代工厂协调货源,连结算都改成了人民币,等于直接绕开了欧洲总部的管控。 要知道中国占全球芯片封装测试市场 53% 的份额,不是随便找个替代厂就能补上的,荷兰的晶圆厂就算开足马力,也填不上 70% 的产能缺口,毕竟封测这活儿不仅要技术,更要成熟的产业链配套,这可不是短期内能复制的。 往前数几年,2021 年全球缺芯潮已经给车企上了一课,当年减产超 1100 万辆,损失高达 2100 亿美元,可安世这波操作硬是把历史重演了一遍。 更有意思的是,荷兰自己的算盘也打错了,ASML 之前因为限制光刻机出口已经丢了不少中国订单,2024 年对华营收占比还有 18%,现在安世又来这么一出,等于把 “投资友好型国家” 的招牌往地上踩。 反观中方,这些年早就在布局国产替代,中芯国际、华润微这些企业都在冲击车规认证,虽然暂时还没完全替代,但荷兰的断供反而给了国产芯片加速突围的机会,算是歪打正着帮了忙。 现在的僵局看着热闹,实则早就明了:荷兰想靠技术卡脖子,却没算清中国在产业链中的分量;临时 CEO 急着表忠心,却把公司拖进了 “产能腰斩、客户流失” 的泥潭。 那些等着芯片开工的欧美车企天天催货,荷兰政府一边要应付企业的投诉,一边还要给美国交差,反倒成了里外不是人的角色。 说到底,这哪是 “给颜色看”,分明是暴露了自己 “外强中干” 的家底,毕竟在高度绑定的全球产业链里,谁也没法真的把谁当成 “软柿子” 捏。

0 阅读:86

猜你喜欢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