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跟妻子说:“氢弹爆炸成功,我们买一只烤鸭庆祝庆祝吧?”妻子却表示:哎呀!氢弹爆炸跟我们有啥关系,哪有钱买烤鸭……于敏默不作声,从衣服兜里掏出一沓钱来给妻子,2019年9月,默默无闻一辈子的丈夫,更是成为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在当时,一只烤鸭近八块钱,比一瓶茅台还贵,够普通工人干好几天才能赚出来,而这个小小的两居室里,于敏一家人过着拥挤的生活,生活开销是能省就省,下馆子根本不敢想。 于敏,那个在家里总是不怎么插手琐事的男人,他的沉默不是不关心,而是有些事情不能说,他长期泡在研究所,对家里发生什么都一知半解,大小事都靠孙玉芹撑着,但这次,他悄悄攒下钱,拿出来,就是因为心里总觉得亏欠妻儿。 其实于敏想庆祝的那件事,跟整个中国甚至世界都沸腾了,1967年那天,中国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了,外头都在狂欢,可家里人压根不知道这跟于敏有什么关系。 从1961年被钱三强点名接手氢弹理论,到后来默默干了28年,坚持对家人保密,这种隐姓埋名不是冷漠,而是国家规定不能说,他的身份、他的工作,连最亲的人都不清楚细节。 于敏做的这项工作是真正顶尖难搞的,那时中国手头只有一台计算机,算法全靠算盘和纸,团队里一百多天连轴转,把所有算不出来的数据都死磕出来。 国家核武器研究这条路太艰难了,于敏和同事们硬是用脑子和汗水,把西方卡得死死的技术壁垒一项项砸碎,他在家里沉默,那是因为肩上的责任没人能分担,可成果出来时连庆祝都不能心安理得。 身份解密后,于敏继续保持低调,该取消的福利都不要,高薪聘请全部谢绝,依旧过自己的普通日子,他的贡献一直没停,核武器技术一项项突破,试验次数只有美国的零头,背后全是智慧和坚韧,他并没用这些成绩换个人的享受,对钱和物质看的真淡。 但对孙玉芹来说,丈夫的工作也许一辈子都搞不懂细节,知道的只是丈夫整天忙,每天都围着书本公式转,于敏能做的,就是让家里少受点累,多补偿点实际的东西——哪怕是一只烤鸭,一个难得的家庭仪式。 他一直觉得亏欠爱人,直到孙玉芹去世,这份亏欠都没法偿还,他的沉默里不只有责任,还有愧疚,家庭的重担和国家的需要始终两难。 2019年,于敏拿到“共和国勋章”,他的故事真正被讲出来,那只烤鸭、那一沓钱,说到底不是简单的饭菜和现金,背后是科学家把一生献给国家时,对家人的亏欠,也是中国最需要的担当。 于敏把个人利益放在最低,把国家安全放在第一线,他的选择,不是热闹的庆祝,而是默默守护中国的安宁。 正是中国有这样一类人,做了顶天立地的事,却什么都不图,于敏的故事,值得所有中国人记得,不仅因为科学上的突破,更因为这种默默奉献、为家国奉献的精神。 参考信源:商丘日报——于敏的“烤鸭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