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大陆迎来剧变时刻,美国开始撤军,北约很可能已解体在即,未来的欧洲局势将会如何

义气先义 2025-11-02 23:17:02

欧洲大陆迎来剧变时刻,美国开始撤军,北约很可能已解体在即,未来的欧洲局势将会如何发展?另一边,俄罗斯“末日电台”发出一则神秘信号,朋友们觉得普京有何用意呢? 这阵子欧洲那边的事儿闹得挺大,美国突然从东欧抽兵,北约的日子一下子就悬了。咱们先说说美国撤军这事儿吧。就在10月29日,五角大楼正式宣布,从罗马尼亚撤出一支陆军旅,大概700到1000人左右。这支部队之前轮换驻扎在中东欧几个北约国家,现在不续了,直接打包走人。罗马尼亚国防部也确认了,留下的美军就剩900到1000人,从原来的1700人降下来。特朗普上台后就放话要调整海外部署,这次是第一个正式动作,明显是为了把资源挪到印太地区去,对付中国海军的扩张。过去几年,拜登时候美军在欧洲从6万涨到快10万,坦克导弹一股脑儿运过去,本来是为了堵俄罗斯的路。现在特朗普一刀切,欧洲人傻眼了,觉得这不光是省钱那么简单,还在战略上把欧洲晾一边。 撤军这步棋下得快,欧洲盟国反应也急。德国媒体报道说,这会直接破坏拜登留下的防务布局,东欧国家像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最慌,他们本来就靠美军驻扎来壮胆。共和党内部也炸锅了,好几名议员公开批评,说这跟特朗普之前承诺支持北约的第五条款不符,等于给俄罗斯递刀子。英国BBC和华盛顿邮报都分析,这撤军规模不大,但信号很强,特朗普团队已经在内部备忘录里写明,要欧洲自己扛起防务担子,军费至少到GDP的2%。德国总理已经在议会表态,要把国防预算提到2.4%,法国和英国也开始推欧盟自己的军队一体化计划。问题是,欧洲这些年军工产能跟不上,采购无人机和导弹得花大钱,短期内填不上美军走后的洞。 北约这联盟,成立快80年了,本来是冷战遗物,现在真有点散架的味儿。特朗普上任后,就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让副总统万斯当场怼欧洲,说你们防务花得太少,美国纳税人凭啥买单。NBC新闻爆料,特朗普正考虑大改北约政策,如果哪个成员国没达标,就不保证第五条款启动。2025年6月的海牙峰会,本来是想稳住军费目标,结果美国代表直接说欧洲得管70%的联盟能力。智库像大西洋理事会和德国马歇尔基金会都警告,北约不会马上解体,但凝聚力会弱。东欧国家想抱紧美国,西欧像法国则想搞欧洲自主防务,土耳其还老唱反调。Cato研究所的报告直白说,美国要是真撤,欧洲GDP加起来是美国的1.5倍,自己养军队绰绰有余,但协调起来难。万一俄罗斯再搞动作,北约内部意见不一,反应速度就慢半拍。 欧洲未来的局势,说白了就是从依赖美国转向自力更生,但过程肯定磕磕绊绊。AP通讯社报道,东欧边境的北约部队现在得靠欧洲自己补位,波兰已经在华沙军营加练,德国从本土调豹2坦克过去。欧盟委员会敲定500亿欧元的防务基金,重点买欧洲战斗机和护卫舰。问题是,军费涨了,民众税负也重,柏林街头已经开始有抗议声。俄罗斯那边乐坏了,普京本来就觉得西方除了美国,其他国家不值一提。现在美军一撤,战略压力小了,黑海舰队能腾出手来。ISW的评估说,这会让乌克兰前线俄罗斯更从容,后撤部分部队回车臣基地。长远看,欧洲安全格局重塑,北约可能变成欧洲核心的松散组织,美国影响力降,俄罗斯的缓冲区扩大。台湾地区防务部也关注这事儿,觉得美军资源东移印太,对亚太稳定有好处,但欧洲的乱象提醒大家,别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 再说说俄罗斯那边的动静,10月29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宣布,成功测试了“波塞冬”无人潜航器。这玩意儿是核动力鱼雷,能在水下跑100节,携带100兆吨核弹头,直奔美国东海岸,引发放射性海啸。路透社和纽约时报都报道了,普京说这是“无敌武器”,测试从黑海贝尔戈罗德级潜艇发射,模拟航行数千公里。BBC分析,这不光是炫技,还在回应西方对俄制裁和军援乌克兰。紧接着,俄罗斯的“末日电台”UVB-76活跃起来,这个短波电台从1970年代就嗡嗡响,平时没啥内容,但信号一停,就可能触发“死手”核反击系统。2025年它活跃了好几次,8月Wired报道说播了奇怪音乐和海盗干扰,9月Newsweek说发了两个加密消息,带字母数字代码,这次10月又重复“托尔莫莫兹格”词组。 普京放这个信号的用意,大家心知肚明,就是变相警告西方。维基百科和Anadolu Ajansi都说,UVB-76是俄罗斯军方数字站,专为核指挥。2025年这年头,它活跃得频繁,跟美俄紧张升级有关。6月WION报道,说美国空袭伊朗核设施后,它就发代码;9月Economic Times说,在普京试探波兰领空前,它又播了。普京知道政治上堵不住欧洲的东部防御,只能秀肌肉。测试“波塞冬”后发信号,等于告诉特朗普和北约:你们撤军我高兴,但别逼太紧,核门槛低着呢。总的来说,这波变化对欧洲是警钟,美国撤军让北约从铁板一块变成拼盘,欧洲得赶紧补课。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义气先义

义气先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