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船上的导游小姐姐是“卧底”? 事情是这样的,11月2号馆长团队在厦门包了个船,然后也给安排了一个导游小姐姐,一开始这个小姐姐表现得还可以,介绍了厦门的一些文化历史,可是当馆长的兄弟(也是徒弟)小宇问这位导游小姐姐“如果来这里玩,你会推荐哪些地方?” 这话多平常啊,游客问导游推荐景点,再正常不过了,可就这么个问题,把之前的融洽劲儿给打破了。 那姑娘听见这话,明显顿了一下,本来挺顺的语速突然慢下来,眼睛不自觉往船边瞟,手还在手里的讲解器上蹭来蹭去。 过了好几秒才开口,说的内容跟之前的专业劲儿完全不搭边。她没提鼓浪屿必去的日光岩、菽庄花园这些有名的地儿,反倒先说了个没听过的小文创店,还特意强调“里面有能收藏的特色纪念品”。 小宇一开始没多想,以为就是个人喜好不同,接着又问有没有值得去的文化场馆。 结果这姑娘又扯偏了,鼓浪屿管委会常推的钢琴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她压根没提,反而说岛边上开了家新茶叶店,说老板“特懂茶,能买到正宗武夷岩茶”。 这话一出来,团队里有人就皱眉了——懂行的都知道,厦门本地好茶是铁观音,武夷岩茶那是南平那边的特产,跟这儿差着百八十公里呢,这推荐也太离谱了。 后面聊得越多,可疑的地方就越明显。馆长这会儿跟大伙儿聊起以前去看吴石将军的遗迹,说那地方挺有意义,这姑娘立马接话:“我知道那地儿!”可真要问具体在哪儿、有啥历史背景,她就说不上来了,还把吴石将军活动的地方说成是厦门岛外的同安。 其实稍微了解点的都清楚,吴石将军相关的遗迹主要在鼓浪屿和厦门本岛,跟同安压根不沾边。她对正经景点糊里糊涂,一说到能花钱的地方就记得门儿清,这跟正常导游的样子完全反过来了。 这时候老周突然拍了下大腿,说上船前在码头瞅见一事儿——当时他看见这姑娘跟个陌生男的小声说话,那男的塞给她一张卡片,她看完赶紧揣兜里了。 老周当时没当回事,以为就是接活的时候对接信息,这会儿联想到她推荐的那些奇怪地方,才觉得这事可能没那么简单。 小宇觉得不对劲,想再试试她,就故意聊起厦门最近又开始搞的邮轮包船业务,问她知不知道有哪些航线推荐。 这一问,姑娘更慌了,先赶紧说“特别熟”,结果一开口就错了——把去日韩的航线说成去东南亚的,还把“梦想号”邮轮的出发港说成泉州港。这种常识性错误一出来,她之前装的专业形象彻底崩了。 馆长这时候也看出来不对了,没说话,就悄悄观察她。他发现只要团队里的人聊自然风景或者老建筑,这姑娘就走神,一副没兴趣的样子;可一说到买东西、吃饭的地儿,她立马精神了,还主动说哪些地方“性价比高”,连具体店铺名和地址都能报出来。 这么明显的反差,谁看了都觉得她像“卧底”,专门来引着花钱的。 团队里有个人悄悄拿手机查了下她推荐的那几家店,结果发现网上好多人说这些店“卖的东西普通还贵”,还有人投诉说“跟导游勾结,导游带过去能拿提成”。 这情况跟之前鼓浪屿曝光过的“野导”套路一模一样——那些看着接活便宜的导游,其实主要靠帮商铺拉客拿回扣,最高能拿到销售额的一半。虽说这姑娘有正规导游证,可做事的路数跟那些“野导”没区别。 小宇把手机上的投诉记录给她看,这姑娘脸一下子就白了,再也装不下去,说话结结巴巴的,之前那股能说会道的劲儿全没了。被团队的人问得没办法,她才承认确实跟那几家商铺有合作,推荐客人去消费能拿提成,但一直说自己不是“故意卧底”到团队里的。 本来轻松的一趟水上文化游,就因为这姑娘的反常,弄得变了味。馆长团队倒没真花冤枉钱,可这事也给他们提了个醒。厦门是热门旅游城市,旅游市场里还是有少数导游跟商家串通,就算看着像专业导游,说不定也藏着让你花钱的坑。 这姑娘的做法虽说没到“卧底”那么严重,但她故意不说是跟商铺合作,还引着大家去消费,早就违背了导游该有的规矩。 她一开始讲得专业,就是为了让大伙儿信她,后面那些看似随便的推荐,其实都是算好的,就等着让人花钱。这种先让你放下戒心再引着消费的套路,比直接推销还让人防不住。 事情结束后,馆长团队把情况反映给了厦门当地的旅游监管部门。监管部门说会查涉事的商铺和这个导游,以后也会加强对旅游市场的日常检查。 这么个小插曲,也让更多人明白,出门旅游的时候,就算对方看着是专业服务人员,也得多留个心眼,别一不小心掉进消费的坑。



用户10xxx35
现在的导游,你只要多问几句,她就答不上来了,她平时讲的都是背下来的。其实他们对讲解之外的内容也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