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3人 vs 国际空间站13人:私人别墅与太空群租房的本质区别

承影简史 2025-11-03 18:04:20

为啥中国空间站只能上3个人,而国际空间站却能多一半呢?说的直白一些,差别就是我们是私人别墅,而国际空间站就是群租房,中国空间站是我们自己造的,可以最大化让自己人利用,而国际空间站就不行,是多个国家共用的,他们只能挤一挤。 先说说国际空间站那情况,那真是典型的“群租房”困境,它是16个国家凑钱凑技术搞出来的,从1998年开始搭,搭了14年才弄好,硬生生堆出个423吨的大家伙,看着体积堪比篮球场,内部容积916立方米,好像特宽敞,但这里头水分大得很。 那些乱七八糟的桁架就占了不少重量,说白了就是太空里的“脚手架”,既不能住人也不能做实验,纯粹是为了支撑各个国家塞进来的设备和舱段。 为啥要搞这么大?还不是因为16个国家都得有自己的地盘,每个国家都要装自家的实验舱、储存区,连控制系统都得兼容不同标准,不往大了造根本不够分。 平时常驻都要6到7人,最多一次是航天飞机时代临时交接凑出来的13个人。 更麻烦的是,多国共用哪那么容易协调?早年就出过设备接口不兼容、实验项目互相扯皮的事儿,钱花了1000亿美元,分摊到各国头上还是肉疼,可就算有些空间闲置着,也得先占着坑,毕竟是“合租”,谁都怕自己吃亏。 再看咱们中国空间站,那路子完全不一样,从头到尾都是自己设计、自己建造,两年就完成了三舱组合体,根本不用看别人脸色迁就谁。 咱们这空间站总重量180吨,看着比国际空间站轻不少,但全是“干货”,没有那些没用的桁架,天和核心舱管总控,问天、梦天俩实验舱各司其职,功能分工明确得很,空间利用率高到极致。 官方说了额定乘员3人,可这根本不是装不下更多人,去年神舟十九号和二十号交接的时候,6名航天员一起在上面住了5天,照样舒舒服服的。 单算加压活动空间就有330立方米,比早年的和平号空间站还宽敞,哪是挤?分明是太空里的专属领地。 为啥不常驻更多人?真不是没那本事,是没必要,咱们建空间站是为了搞科研,不是为了凑人数撑场面。空间站里装了23个标准实验柜,密度比国际空间站还大,3名航天员能专心致志搞研究,效率比国际空间站里“各管一摊”的六七人还高。 而且咱们的技术更精准,就说那个生命保障系统,能把航天员的尿液、汗液都循环成饮用水,效率比国际空间站高得多,压根不用为了供多人生活搞一大堆笨重的储水设备。 更实在的是成本,咱们这空间站才花了80亿美元,连国际空间站的零头都不到,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不像“群租房”那样为了迁就各方做一堆无用功。 国际空间站看着人多,其实是没办法,16个国家都得派自己人上去盯着自家的设备,不然实验数据拿不到、设备坏了没人管,只能硬着头皮挤在一起。 可就算人多,效率也上不来,各国标准不统一,连个接口都得来回适配,航天员大把时间耗在协调和维修上,哪有心思好好搞科研。 咱们就不一样了,自己的空间站自己说了算,想做什么实验、怎么安排人手,都能按自己的节奏来,不用跟别人扯皮。 3个人足够把所有实验项目推进得顺顺当当,何必多派人浪费资源? 还有人瞎扯说咱们是“技不如人”,这纯属睁眼说瞎话。 国际空间站都快到退役年龄了,原计划2031年就得销毁,现在浑身是“老毛病”,航天员天天忙着修修补补,根本没法再扩展。 咱们的空间站设计寿命10年,还预留了扩展接口,以后想加舱段、加设备随时能弄,载人数量往上提更是分分钟的事。这就叫“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自主建造就是有这底气。 所以说,不是中国空间站只能上3人,是咱们根本不需要为了凑数而凑数。国际空间站的“多人”是多国妥协的结果,看着热闹实则低效;咱们的“3人”是精准规划的选择,看着人少实则高效实用。 这压根不是容量问题,是建造理念和产权归属的必然差异——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当然能把空间利用到极致,哪用得着像“群租房”那样委屈凑活。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承影简史

承影简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