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隐姓埋名后核潜艇之父回乡,95岁母亲一个动作看哭全网

小史善始善终 2025-11-04 10:57:51

1988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南海做核潜艇试验时,顺带回了趟老家,探视自己的95岁高龄的母亲,母亲望着自己的儿子,竟说不出一句话来。[礼物]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曾因工作性质特殊,与家人分离近三十年,他的经历是那个时代许多国防科研工作者的缩影。 1958年,黄旭华接到一项重要任务,随即告别家人前往科研基地,这项工作要求高度保密,使他无法与家人保持联系,在随后的岁月里,他全身心投入到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中。 当时中国在核潜艇领域面临诸多挑战,科研团队从基础理论开始研究,利用有限的国外公开资料进行探索,在设备简陋的条件下,他们依靠算盘和计算尺完成大量复杂运算,研究人员长期驻扎在偏远地区,生活条件相当艰苦。 在核潜艇研制过程中,深潜试验是关键环节,为确保试验顺利进行,黄旭华决定亲自参与下潜,这次试验最终取得成功,为后续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就在黄旭华专注科研的同时,他的家人并不了解他的具体工作,直到多年后相关消息公开,家人才知道他这些年的工作内容,这段分离的经历,反映了当时科研工作者为国防事业所做出的个人牺牲。 完成重要科研任务后,黄旭华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他继续在科研领域工作,并将获得的奖金主要用于支持科研和教育事业,他的生活始终保持简朴作风。 黄旭华的经历展现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为国家建设所付出的努力,在特殊历史时期,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为国防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科研工作者的故事,至今仍具有启示意义。 网友们看了黄旭华奋斗精神纷纷评论: “看了黄工的故事真的破防了,这才是真正的国之脊梁,隐姓埋名三十年,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没见到,现在有些人做点小事就买热搜,跟老一辈科学家比真的汗颜,那个年代的人把国家利益看得比天还大,现在年轻人可能很难理解这种选择了。” “我爷爷那辈也是搞三线建设的,说过当年很多科研人员就像人间蒸发一样,家里人都不知道去哪了,黄老母亲95岁还能等到儿子回来,算是不幸中的万幸,想想那些至死都不知道子女下落的父母更心酸。” “说个扎心对比:现在某些明星离婚都能热搜挂三天,而核潜艇之父回乡探母的新闻当时都没多少报道,其实这些默默奉献的科学家才该是全民偶像,建议写进教材让更多孩子知道。” “特别注意到黄老把千万奖金全捐了,现在某些专家拿着科研经费瞎折腾,人家是真把一生奉献给国家,这种精神财富比多少钱都珍贵,希望现在搞科研的能继承这种初心。” “最后母子相认那段太催泪,30年没见,母亲不问去向只轻轻拍背,这种克制比嚎啕大哭更让人动容,这就是中国家国情怀最真实的写照吧。” 如果让你三十年隐姓埋名从事绝密工作,你会为了国家放弃家庭联系吗?现在的年轻人该如何平衡国家需要与个人生活? 信源:万能生活指南

0 阅读:29
小史善始善终

小史善始善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