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台湾政治大学历

梁鸿瑞 2025-11-04 14:40:43

11月2日,“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刘维开做了主旨发言,刘教授认为“从中国对日宣战起,台湾从法理上就已恢复成为中国领土”。 中国对日宣战的时间点: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但当时国民政府并未立即对日宣战,而是采取了“事实战争”的状态。直到1941年12月9日(美国珍珠港事件后),中华民国政府才正式对日本发布宣战布告。 在宣战布告中,中国政府明确宣告:“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并宣布将收回东北、台湾、澎湖等被日本侵占的领土。 法理基础: 刘维开教授的观点强调,根据国际法原理,一个国家对敌国宣战,意味着两国之间原有的所有条约关系即告终止。因此,中日宣战布告的发出,使得签订于1895年、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的《马关条约》自动失效。 从那一刻起,日本对台湾的占领失去了条约基础,台湾的法理地位开始回归中国。 战后国际文件确认: 这一法理逻辑得到了后续一系列国际文件的支持和确认: 《开罗宣言》(1943年):明确规定日本应将台湾及澎湖群岛归还中国。 《波茨坦公告》(1945年):重申必须履行《开罗宣言》的条款,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书》(1945年):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承诺忠实履行其条款。 历史事实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政府(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代表盟国在台湾举行了受降仪式,并恢复了对台湾行使主权,称为“台湾光复”。 这些历史和法理事实共同构成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国际法证据链。 刘维开教授的观点侧重于强调宣战布告作为国际法关键节点的重要性,认为它从法理上启动了台湾回归中国的进程,为后续的国际协议和实际接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0 阅读:0
梁鸿瑞

梁鸿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