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八岁的张学思在学校被老师打了一顿手板,他呜呜哭着说:“我爹是张作霖,

熹然说历史 2025-11-04 23:57:04

1924年,八岁的张学思在学校被老师打了一顿手板,他呜呜哭着说:“我爹是张作霖,我回去就让他毙了你。”不一会,大帅府电话拨了进来,老师心惊胆战的接起电话,谁知,话筒里一个女人说道:“打得好,重谢。”也正是这句话改变了张学思的人生。 张学思生于1916年1月6日,是张作霖的第四子,张学良之弟。他的母亲许澍旸出身贫寒,是河北人,其父早逝,老家又连年受到自然灾害,许家母女终日食不果腹。1906年,年轻的许澍旸被张作霖相中,成了四姨太。进入张府后,许澍旸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她在其他姨太太的帮助下,来到了奉天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学习。 然而,民国时期,男尊女卑的思想依旧严重,张大帅的小老婆上学不守妇道一类的谣言沸沸扬扬。张作霖最终让她退学,但这段求学经历让许澍旸更加明白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许氏经常给子女讲古书,告诫他们:“权势和富贵不是好东西,你们长大要自立,好好念书做学问,不要靠张家的势力吃饭!” 1924年那个春天的下午,8岁的张学思在奉天省立第四小学的课堂上与同桌发生争执,继而大打出手。面对这个平日里就桀骜不驯的军阀子弟,老师终于忍无可忍,决定严厉管教。张学思因为在学校惹事被老师打,威胁要找父亲张作霖来报仇。他一边哭一边嚷嚷:“我爹是张作霖,我回去就让他毙了你!” 这话一出,全班同学都安静了下来。东北地区谁不知道张作霖的威名?老师虽然气愤,但心中也难免忐忑。就在这紧张的时刻,学校的电话响了。传达员匆匆跑进教室说有大帅府的电话。老师颤颤巍巍接起电话,谁知话筒里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打得好,重谢。” 张学思的母亲寿氏前来学校了解情况。与一般情况不同,她表达了对汪老师的支持,因为她明白儿子需要更好的教育。这通电话不仅让老师松了一口气,更给了年幼的张学思当头一棒。他第一次明白,即使是自己的家人,也不会纵容他的无理行为。 这次教训成为张学思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许澍旸甚至亲自带着他到学校,毕恭毕敬地向老师献上”严师出高徒”的牌匾,要求儿子向老师赔礼道歉。许澍旸在张家的地位水涨船高后,她并没有溺爱孩子,反而对他们要求更加严格。 从那以后,张学思真的变了。他在学校里开始认真学习,尊敬老师,与同学们和睦相处。1928年,12岁的张学思进入奉天同泽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转到北平汇文中学。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学思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同学们在大骂张学良”不抵抗主义”的同时,也对张学思怒目而视,甚至用墨汁在他衬衣上写”不抵抗将军之弟”。面对这种屈辱,年轻的张学思没有逃避,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193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18岁,成为张家唯一的共产党员。 当时,张学思的全家都办好了出国手续,母亲特意留在香港,要说服最心爱的小儿子与她一起去美国。但张学思选择了另一条路。1938年,他千里迢迢从香港辗转来到延安,毛泽东亲切接见了他,对其慰勉有加。 毛泽东身穿灰色的旧棉衣,胳膊肘和膝盖处都打了补丁。张学思感到很惊讶,若不是亲眼看见,他怎么也想象不到毛泽东生活竟如此简朴!当毛泽东问他能不能适应延安的艰苦生活时,张学思回答:“延安虽然艰苦些,但我觉得这里的生活比什么地方都好。在家里,衣食住行是都很优越,但那个家庭,只有享乐的自由,没有革命的自由。” 抗日战争时期,张学思在华北敌后战场上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张学思曾参与冀中区1941年春季、秋季反”扫荡”和1942年五一反”扫荡”、威县掌史村突围战。抗战胜利后,他被调往东北工作,任辽宁省政府主席、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辽东办事处主任等职。 值得一提的是,当东北解放后,有人建议让张学思住回大帅府,但他坚决拒绝。张学思在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后,竟一次也未去过他的故居——大帅府,他认为大帅府应该属于人民。 1949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人民海军。周恩来建议,由张学思负责这项工作。从此,张学思全身心投入到人民海军的建设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1年3月升任海军参谋长。 1956年,为了培养更高层次的海军将领,张学思被拟派往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留学,但苏联方面却提出异议,说他是大军阀张作霖的儿子,不同意接收他去留学。周恩来得知后立即向苏方解释,强调张学思是经过考验的优秀军事干部。1958年,张学思学成回国,任海军参谋长。 然而,特殊时期的到来改变了一切。1967年9月11日,张学思遭到非法关押。1970年5月29日9时13分,党和人民的忠诚战士张学思,终因肺部空洞破裂,呼吸功能衰竭,心肌衰竭,含恨离世!终年54岁。 张学思将军逝世后,周恩来总理曾几次在和海军人员谈话中提及此事。他非常痛心地说:“张学思是个精通海军专业又能亲自出海的参谋长,现在死了,海军少了一位难得的将才,真可惜呀!”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军委和海军党委给张学思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0 阅读:86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