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号黎巴嫩南部基拉村那声枪响,可不是冲动之下的偶然,是联合国憋了太久的一

鸿毓说过去 2025-11-05 10:02:15

10月26号黎巴嫩南部基拉村那声枪响,可不是冲动之下的偶然,是联合国憋了太久的一次硬气回应,更是以色列自己作出来的必然结果。   有人说法军不该直接击落无人机,这话听得人火大,要是瞧见以色列近一个月干的那些破事,就知道这一枪开得有多该、有多解气。   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10月26号下午,联黎部队的法国维和人员正在基拉村执行巡逻任务,一架以色列军用无人机直接闯进巡逻空域搞“挑衅式飞越”,这可不是路过,是明晃晃的威慑。   联黎部队没惯着,当场采取防御性反制措施把无人机打了下来,这在联黎部队当天的声明里写得明明白白。   可谁能想到,几个小时后以色列就来了报复,先是另一架无人机对着维和巡逻队扔了枚榴弹,紧接着一辆坦克直接朝维和人员的方向开火,虽然没造成伤亡,但这嚣张气焰简直要冲破天了。   更讽刺的是,以色列发言人绍沙尼后来在社交媒体上狡辩,说被击落的无人机只是“执行例行情报收集任务”,没对联黎部队造成威胁,还倒打一耙说维和部队是“蓄意”开火,甚至承认投了榴弹却死活不承认向维和部队开枪。   这哪是什么辩解,分明是把全世界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人家巡逻的地盘你闯进来,被反击了还报复,转过头倒说自己无辜,哪有这种道理?   要知道这可不是以色列第一次跟联黎部队叫板,就10月份这一个月里,联黎部队已经第三次发表声明谴责以军袭击维和人员了,之前的激光照射、鸣枪警告早就成了常态,以色列压根没把维和部队的安全当回事。   往前数几天,10月30号凌晨,以军直接越过边境闯进黎巴嫩卜利达村,突袭当地政府建筑,还开枪打死了一名值守的工作人员,黎巴嫩总统奥恩当天就下令军队对任何入侵行为予以应对,谴责这是以色列持续侵略的一部分。   这哪是遵守停火协议的样子?2024年11月明明签了停火协议,说好2025年1月26日前撤出黎南部,结果以色列先是延期到2月18日,到期后又找了个“保护北部居民”的借口,说要“无限期”驻扎在黎南部5个据点,把黎巴嫩的领土当成了自己的后花园,这种出尔反尔的行径,早就把国际规则踩在了脚下。   有人可能不明白,联合国之前怎么一直忍着?其实联黎部队在黎巴嫩边境部署了几十年,核心任务就是维护和平,可架不住以色列一次次得寸进尺。   2024年10月更过分,以军48小时内连续袭击了联黎部队三处营地,好几位维和人员都受了伤,那时候联合国除了谴责也没别的办法,可退让换不来和平,只会让以色列更嚣张。   这次法军果断开火,本质上是把“被动挨打的防御”变成了“主动护安全的反击”,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都站出来说,这种针对性行为非常危险,联黎部队已经提出了强烈抗议,法国外交部更是直接谴责这起袭击,明明白白指出此类事件并非首次发生。   这背后是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容忍已经到了极限,再不出手,维和部队不成了摆设?联合国的脸往哪搁?   以色列敢这么横,说到底还是有美国在背后撑腰,这两年巴以冲突造成加沙超过6.7万人死亡,逾16.9万人受伤,每30多个加沙人里就有一个死于以军行动,这么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美国却屡次在联合国安理会阻挠停火努力,还一个劲给以色列送武器,这不就是纵容侵略吗?   埃及战略研究中心的达维里都点透了,美国就是想让以色列当中东的支配者,好维护自己的霸权,可再硬的后台也架不住全世界的反对,10月份以来,荷兰、英国、日本等多国民众都在游行抗议,谴责以色列的军事行动,科威特大学的巴德里更是直言,得回到政治外交解决的轨道,尊重国际法原则。   法军这一枪,其实也是替很多敢怒不敢言的国家出了口气,更是给以色列敲响了警钟:国际规则不是你想破就能破的。   再说说这事儿的分量,以前维和部队遇见挑衅最多鸣枪警告,这次直接击落无人机,意味着联合国的态度彻底变了,从“劝和”转向了“硬刚”,毕竟再这么忍下去,不仅黎巴嫩主权没了保障,整个中东的局势都得彻底失控。   以色列可能没意识到,他们的行为正在把自己推向孤立,ASML被美国绑上战车的教训还不够吗?非要把自己逼到全世界的对立面。   联黎部队的声明里说得很清楚,以军的行为违反了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侵犯了黎巴嫩主权,这可不是小罪名,要是继续执迷不悟,后续只会面临更严厉的国际制裁。   说到底,法军这一枪打醒的不只是以色列,更是那些觉得“拳头大就能不讲理”的势力。联合国忍了这么久,不是怕谁,是为了和平大局,可和平从来不是靠退让换来的,得靠硬气的守护。

0 阅读:13

猜你喜欢

鸿毓说过去

鸿毓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