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项美国起草的决议,解除对叙利亚过渡总统艾哈迈德·沙拉的制裁。 安理会星期四(11月6日)以14票通过这项决议,其中俄罗斯投赞成票,中国弃权。 安理会表决可不是什么小场面,这回14票赞成,只差中国投了弃权票,俄罗斯也罕见地站在了美国一边。这种局面,放在以前几乎不可想象。 再加上沙拉下周一将访问白宫,和特朗普见面,这一来一回的节奏,说不定预示着中东局势要有新的转向。先说说这个沙拉。 他是叙利亚反对派阵营里的一位代表人物,属于过渡政府这一边。以前因为各种政治立场和动荡局势,被联合国列入了制裁名单。 这种制裁不仅限制了他个人的出行和财产,还代表着国际社会对他所在阵营的质疑。但是现在,能被联合国安理会以压倒性票数解除制裁。 说明这位“过渡总统”已经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认可。而且这还不是哪个小组织的私下决定,而是联合国最高层面的一次集体表态。 美国这次起草这个决议,外界普遍认为是在中东政策上做出的一次明显调整。过去几年,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态度比较复杂,既不愿意深度介入,又不想放弃影响力。 随着局势变化,尤其是当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再次升级,美国显然意识到必须重新布局中东。而沙拉代表的过渡政府,可能正是他们想要扶持的对象之一。 俄罗斯投赞成票这事也很有意思。要知道,俄罗斯一直是叙利亚现政府的坚定支持者,过去在联合国几乎每次都对任何不利于巴沙尔政权的提案投否决票。 这次突然转向,一方面说明俄罗斯在当前国际局势下也在寻求某种调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和美国达成了某种幕后默契。 就连中国这回都没有投反对票,而是选择了弃权,显然也是在给这场政治博弈留有余地。这背后其实还有更大的盘子。 最近几个月,国际政治舞台热闹得很,从乌克兰局势到以巴冲突,各方力量都在重新排列组合。在这种大格局下,叙利亚问题成了一个相对容易切入的突破口。 毕竟相比其他热点地区,叙利亚目前的战火已经冷却了不少,各方也都有了“谈一谈”的意愿。所以美国这次推出解除制裁的决议,不仅是对沙拉个人的一次政治洗白。 更可能是为未来更大的战略合作铺路。当然,沙拉下周访问白宫这件事,也不是简单的“拜个访”。能在这种时候和特朗普见面,说明他已经成了美国认可的“中东新面孔”。 不出意外的话,这次会面可能会涉及援助、合作、重建等一系列议题。而且考虑到特朗普一贯喜欢制造“外交大动作”,这次会晤很可能会被包装成一种“新中东战略”的开端。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类似的政治人物,比如利比亚的反对派代表,曾经也有过类似的“从黑名单到红地毯”的转变轨迹。 因此沙拉的“翻身”并不罕见,但这次变化的时间点和背景,赋予了它更多的象征意义。尤其是在联合国这样一个多方角力的场合,这种大动作常常意味着幕后已经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 从目前的情况看,联合国安理会的这次决议像是给叙利亚未来的政治路线开了个头。虽然叙利亚问题远远没有解决,但至少从国际层面来说。 各方都在尝试给这个饱受战争折磨的国家一个“转型”的机会。沙拉能否抓住这个机会,还得看他接下来的动作,包括他和特朗普的谈话成果,以及能不能争取到实质性的援助和支持。 另外,也不能忽视的一点是,这件事背后其实还牵涉到一整套的“国际信誉重构”。过去叙利亚反对派在国际社会中并不被广泛认可,这次通过联合国决议解除制裁,等于是在为其正名。 这不仅会改变叙利亚内部的权力格局,也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的反对派力量是否有机会获得国际支持。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沙拉被解除制裁这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命运转变。 更像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区在政治格局中的一次重新洗牌。未来这盘棋怎么走,谁都不敢打包票,但至少现在大家都摆上了桌面,准备重新开始下一轮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