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国民党高官在节目中大放厥词:我不相信大陆超越美国,就算使有,也只有可能是部分领

未央秘史 2025-11-07 18:57:27

前国民党高官在节目中大放厥词:我不相信大陆超越美国,就算使有,也只有可能是部分领域!然而谁也没想到,唐湘龙当众反驳他的观点,直接把赵少康给怼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微笑点头回应。 赵少康在节目里的论调,说白了就是没看清这些年大陆科技发展的真实成色,还抱着“美国永远领先、大陆只配跟风”的老印象不放,觉得军事科技这种硬骨头,大陆顶多在个别地方搞点突破,想全面超越根本不可能。 他念叨的美国航母编队、先进战机优势,放在十年前或许还有说服力,但现在再拿出来说,就有点跟不上节奏了。 唐湘龙直接从六代机切入反驳,真是打在了要害上,这可不是随便找个领域抬杠,而是抓准了尖端科技的风向标。 大陆的六代机早就不是停留在图纸上的概念,那些银杏叶形状的隐身设计、鸟型气动布局,看着是外形创新,实则是把隐身性能和机动性拉到了新高度,超重型机身和机翼融合的设计,既解决了超音速巡航的难题,又避免了热障区带来的结构风险,比美国执着于绝对速度的老思路更务实。 更关键的是,大陆六代机已经把人工智能、数据融合和无人僚机协同当成了标配,还装了更大直径的雷达和先进光电传感器,能当战场信息节点用,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战机升级,而是定义了新的空战规则。 反观美国,他们的NGAD六代机项目都暂停审查了,单价飙到3亿美元,是F-35的三倍之多,还面临着“哨兵”导弹、B-21轰炸机等项目的预算挤压,连发动机都在考虑从双发改成单发省钱,所谓的技术优势早就打了折扣。 赵少康纠结的军事科技差距,在双航母编队面前更站不住脚,2025年辽宁舰和山东舰首次同时在西太平洋开展训练,编队里的055型驱逐舰、052D型驱逐舰形成了完整的防护和打击体系,辽宁舰还首次航行到南鸟岛近海,突破第二岛链的意义不言而喻。 这可不是简单的两艘航母凑数,而是远海防卫和联合作战能力的实打实体现,日本自卫队出动战舰和反潜机全程监视,恰恰说明这种远洋部署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威慑力。 再看歼-20升级版,新的隐身涂层和矢量发动机让它在实战中完全有能力压制F-22,这些进步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军工体系从材料研发到测试量产全面成熟的结果,美国情报部门都得跟着紧张,更别说所谓的“基础薄弱”了。 唐湘龙说军事科技领先会辐射整个社会,这话一点不假,大陆的军工技术下放早就不是新鲜事,卫星通信技术让偏远地区的网络信号都稳得很,新材料研发不仅用在战机上,还带动了民用制造业的升级。 就拿芯片来说,2025年前八个月大陆芯片出口额已经冲到9051.8亿元,出口量同比增长20.8%,不光是数量多,质量也在提升。 华为的供应链自主就是最好的例子,2025年上半年华为手机中国市场份额冲到第一,4000到6000元价位段占了34.3%,中芯国际14nm工艺良率破90%,麒麟芯片的供应稳如泰山,连比尔・盖茨都直言美国的封锁是“主动认输”。 慕尼黑车展上的场景更能说明问题,116家中国车企和供应链企业集体亮相,小鹏、比亚迪的展台前全是排队试驾的欧洲观众,德国消费者都在感叹中国电动车的智能座舱比想象中先进。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动车已经占了欧盟纯电销量的5%,预计年底能冲到18%,比亚迪的ATTO3还拿了EuroNCAP五星安全评级,早就摆脱了“廉价”的标签。 宝马、奥迪都在找中国企业合作智能驾驶方案,欧洲车企采购的中国车规芯片同比激增47%,这背后是从动力电池到自动驾驶的完整生态优势,可不是靠一两个爆款车型就能做到的。 华为的鸿蒙系统更能体现这种体系化的进步,2025年终端设备突破2300万,微信鸿蒙版安装量超2000万,从手机到汽车再到家电,全场景互联已经落地,开发者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5G领域就更不用说了,截至2025年7月大陆5G基站达459.8万个,是美国的二十多倍,华为的5G专利数量全球第一,全球商用合同超40个,中东的沙漠、非洲的乡村都有华为的基站,这种覆盖能力背后是技术和产能的双重底气。 赵少康觉得大陆“基础薄弱”,可能是没看到这些从研发到量产、从军工到民用的完整链条,现在的大陆科技早就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形成了互相支撑的生态,六代机的领先只是一个缩影,芯片、新能源、通信技术的全面赶超才是真相。 这种转变不是偶然,而是多年来坚持自主研发的结果,美国越是封锁,大陆的产业链补得越全。 现在的科技竞争早就不是单个产品的比拼,而是体系和生态的较量,赵少康只看到美国过去的积累,却忽略了大陆的发展速度和体系优势,被唐湘龙怼得说不出话,本质上是老认知跟不上新现实。 当一个国家能自主定义六代机标准、能构建完整的芯片供应链、能让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这种超越就已经不是“部分领域”的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实力提升。

0 阅读:0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